與會者交談甚歡。(記者林銘鴻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通訊員歐陽桂蓮)昨天,廈大中文系77級、78級140多名校友回到母校,舉行紀念恢復高考制度暨入學40周年的“感恩母校,感念師恩”活動。在聚會上,有一場名為“一代人命運”的對話。
1977年高考于12月舉行,77級于1978年3月入學,7個月后,78級入學。廈大中文系77級、78級共有近190人。
他們的故事
接到錄取通知書高興得殺了兩頭豬
1977年,在建陽一家電機廠,27歲的李以建每天負責“把鋁水倒入模具”。在永泰縣的青年農場,王元生每天扛著鋤頭下地。當時中國的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有無數個李以建、王元生。就在他們認為激情和夢想就要被埋沒時,北京結束了一場歷時44天的招生會議,鄧小平拍板――恢復高考。
1978年,李以建、王元生們邁入廈大中文系,他們的命運因為高考而改變,因為廈大而改變。
對話主持人、1978年考入廈大歷史系的楊錦麟問:“接到錄取通知書時,你是什么心情?”在這個問題上,王元生的故事“勝出”,他說他“殺了兩頭豬”。
廈大校友總會董事長、前校長朱崇實1977年考入廈大讀經濟,當時,他在建陽一家醫院住院,接到通知書后,他說,什么病都沒有了,當天申請出院。
楊錦麟又問:“當時學習有多刻苦?”77級校友張健說,一周只有周六晚上不到教室自習,晚上經常有人在路燈下“夜戰”。
廈大還時興學生互相理發,因為去理發店要等很久。校友們回憶,當時有兩句響亮的奮斗口號,一是“把被耽誤的青春奪回來”,二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他們的精彩
人生因高考改變鑄鋁工人成為金庸秘書
1982年1月,77級、78級學生畢業,國家統一分配工作。
曾經的鑄鋁工人李以建,在廈大讀研后,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多年后到了香港,成為金庸秘書。他經常被問:“如果沒有高考,現在會是什么樣?”他說:“我感謝鄧小平,感謝這個時代。”
昨天,虛歲80歲的廈大中文系楊聰鳳老師獲邀給學生“訓話”,她說,學生畢業后,她被抽調去做畢業生訪問,10天跑了50多個國家機關。36年后,她把用人單位的評價告訴學生:“每家單位對你們都是滿滿的肯定。”
廈大副校長詹心麗說,40年后再相會,為的是紀念中國偉大歷史變革的新起點。1977年,19歲的詹心麗在扛著鋤頭去田間勞動的路上,聽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
昨天,中文系77級、78級校友在芙蓉湖畔立了一塊刻石,這群年過六旬的校友選擇在石頭上刻了兩個字――“逐夢”,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廈大中文系78級校友潘文海書寫。
這群奔七的校友還有夢?楊錦麟表示,“人生七十才開始。”一位校友代表說,“逐夢”的另一層意思是希望廈大年輕學子思考心中的夢想,“只要把個人的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就一定會找到正確的奮斗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