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海藍天小區,志愿者宣傳垃圾分類。
社區小朋友變身垃圾分類志愿者。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林桂楨通訊員劉德英圖/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提供)邀請居民擔任垃圾分類督導員、設置閩南話版的垃圾分類智能引導、開發垃圾分類手機App調動居民參與積極性……在集美,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在推廣標準化分類方法和流程的前提下,該區還“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小區、村莊的情況開發特色便民舉措。
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集美區垃圾分類已覆蓋57個建成小區和7個行政村,相當于全區56.4%建成區及三分之一行政村都實現生活垃圾的分類,完成市里下達的目標任務。根據要求,到2018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為了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效和質量,最近,集美區委書記李欽輝專門帶隊走訪多個小區,以“蹲點調研”的方式實地了解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進展情況,并請來社區居民、義工代表現場座談,請他們幫忙提意見、給建議。
傾聽居民意見 提高參與率解決實際問題
“居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什么?”“一天全區產生的垃圾量是多少,每天轉運幾次,有沒有存在混運情況?”上周六,李欽輝率隊走進銀亭社區碧海藍天小區、錦鶴社區聚鎮小區、寧寶社區寧寶世家小區,實地調研各小區垃圾分類的工作進展。
每到一處,李欽輝都與垃圾分類工作督導員、社區居民攀談,詳細了解垃圾分類推行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并與社區工作者、物業負責人、各鎮街負責人以及區建設局、區行政執法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交流意見。
在碧海藍天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配備統一的服裝以及口罩等防護措施。居民徐若梅提出建議:“這種做法應該在全區推廣。”這一建議得到李欽輝的肯定。
在位于杏林街道老城區的寧寶社區,垃圾分類已漸漸變成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和每個居民的習慣。據了解,寧寶社區居委會專門聘請12名居民擔任垃圾分類督導員,組建垃圾分類指導員和志愿者隊伍,讓垃圾分類工作更規范有序。
“結合大家的生活作息習慣,我們將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時間設置在早7點到9點,晚6點到8點兩個時段,更好地方便居民住戶。”寧寶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為了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的準確率,除了加強宣傳教育以外,各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保潔人員和垃圾分類督導員也都擔負起宣傳、指導的職責,及時提醒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據悉,目前寧寶世家小區的日產廚余垃圾總量在1100公斤左右,其他垃圾總量在1400公斤左右。經過全體居民的配合和努力,小區的垃圾分類有序推進,不僅讓居住環境更為干凈,也大大減輕環衛人員二次分揀的工作量。
定期監督考評 促進垃圾分類制度化
施行垃圾分類減量,是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具體行動,也是廈門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的具體措施。此次集美區委書記帶頭“蹲點調研”,表明集美區對持續推動垃圾分類的重視和決心,并且突出“問題導向”和“居民參與”,充分結合各小區的實際情況,下大力氣破解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向基層覆蓋,切實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
去年來,集美區進一步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分別設立了區級的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和各鎮街的生活垃圾分類專門機構,并且建立了“臺賬制”。每周,各鎮街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進行數據匯總并報送至區級中心,實現了對全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動態監管。
集美區還定期對照市、區考評標準對各鎮街、機關單位、農貿市場、公園等進行監督、檢查、考核,并將考評結果納入各單位的年度績效成績。每月,區垃分中心考評小組聯合區考評委、各鎮街垃圾分類辦公室、城管中隊,對轄區各物業小區、餐飲店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聯合檢查。
不久前,考評小組在督導檢查時發現,個別小區仍有一些居民圖方便而亂投放垃圾,物業小區責任人管理也不到位。為此,集美開出了島外首張垃圾分類責令整改通知書。
“垃圾分類要完成‘三到位’,即宣傳要到位、督導要到位、硬件設施到位,硬件設施包括室內桶、室內袋、轉運車等,物業小區的物業公司也要配合這方面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諸如此類“細水長流”的日常監管和考評,有助于推動集美垃圾分類執法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形成“比學趕超”良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