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分攢錢 幾萬幾萬捐款
“福建省身邊好人”陳尚遠逝世,捐贈遺體用于醫學研究
?
陳尚遠夫妻倆一直堅持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
部分受助者來信。
海西晨報訊(記者 藍慧 陳雅玲 通訊員 鄭素描)3月4日,在重癥監護室搶救數月的陳尚遠老人最終還是走了,他的遺體隨即被送往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用于醫學研究。
昨日,穿過幽深的小巷,記者來到陳尚遠老人位于同安區大同鎮的家中。這是一套拆遷安置房,屋內僅有屈指可數的幾件老式家具,客廳里惟一的電器是一臺32吋的電視。
享年88歲的陳尚遠,生前是廈門市同安區新四軍研究會會員、老共產黨員、離休干部。陳老一生節儉,甚至到了“摳門”的程度,但對捐資助學卻異常“闊綽”,捐資助學近60萬元。在同安,每當人們議論捐資助學義舉時,都會贊揚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心系教育
黨圓他讀書夢 他盡所能回報
陳尚遠是土生土長的同安人,因為家境貧寒,高一時便輟學了。1947年7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新中國成立后,他成為同安三中(現同安啟悟中學)的一名人民教師。但陳尚遠心里一直有一個未完成的大學夢,只要有機會,他都努力爭取。
1955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陳尚遠終于如愿以償進入廈門國立第一僑民師范學校免費就讀。然而,1957年,陳尚遠被下放到閩北山村,飽經風霜,沒有任何生活來源,靠撿野菜充饑,挖草藥換口糧。
1980年,陳尚遠被調回同安三中,擔任會計。他曾經說過:“是黨圓了我的讀書夢,我會盡己所能回報黨和社會,幫助那些沒有機會上學的孩子。”
省吃儉用
200元的西裝 成了“奢侈品”
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陳尚遠便開始了自己的捐資助學之路。當時他的月薪只有78元,妻子也沒有工作,他和妻子商定后,節省生活開支,每個月攢下60元幫助身邊的人。
直到陳尚遠過世后,他的兒子翻出了老人封存多年的受助者來信,才知道父親默默幫助的人遠遠超過他所知道的。
每筆捐款都是勤儉積攢而來的,陳尚遠和家人一直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衣服破了打補丁;十幾塊錢的鞋子掉了后跟,用膠帶纏了再纏;棉被里的棉絮老化到一扯就脫落。陳尚遠每次出門都穿得“破破爛爛”,一次過年,妻子特意給他買了一套200元的西裝,就因為這件“奢侈品”,陳尚遠還和妻子吵了一架。
“摳門”的夫妻倆,在汶川、玉樹地震發生后,一捐就是一萬元。云南魯甸地震,夫妻二人得知后很焦慮,相互攙扶著到同安區紅十字會,拿出兩萬元捐給災區。捐資助學上,夫妻倆更是10萬、20萬地捐贈。為了攢更多的錢,夫妻倆常常在昏黃的燈光下,做手工糊花賺錢,一朵花3厘工錢,每次一做就到大半夜。
一分一分地攢錢,幾萬幾萬地捐款,陳尚遠的善舉逐漸被人所熟知。2012年,他獲得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感動人物提名獎。不僅如此,他還曾獲評“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和“福建省身邊好人”。
早在2013年,陳尚遠就簽署了捐贈書,決定死后將遺體捐贈出去,用于醫學研究。而在重癥監護室彌留之際,陳尚遠還叮囑兒女要勤儉,不辦追悼會。
聲音
受助者小洪:
他是我心目中 永遠的好爺爺
在眾多捐資助學對象中,一位姓洪的同安女孩與陳尚遠常有書信往來,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和母親一同前去看望陳尚遠夫妻倆。
2011年,家境貧困的準大學生小洪收到了陳尚遠的第一筆助學金。在助學金發放現場,她第一次看到了陳尚遠,“白發蒼蒼,笑容是那么和藹可親”。
大一寒假,有一天下著小雨,80多歲高齡的陳尚遠搭乘摩的,到十幾公里外的同安區西山村看望小洪一家。“我對陳爺爺的感激無以言表,他是我心中永遠的好爺爺。”得知陳尚遠辭世,小洪悲痛不已。小洪說,她沒有辜負陳爺爺的期許,今年考上了小學教師,今后她將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這份愛延續下去。S8307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