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 超潔凈采水系統全國唯一一套 9日11時從海滄遠海碼頭啟程,“嘉庚”號遠航西太平洋執行多項科考任務,其間停靠1個探測點和7個科考站位,總航程超800海里。“嘉庚”號首席科學家助理周寬波說,此次“嘉庚”號KK1802航次承擔多項科考任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對海水中痕量元素的采樣與分析。通俗點說,痕量元素就是存在于海水中極小量的化學元素,每升海水僅含1毫克以下。 要完成這項科考任務,“嘉庚”號上配備的國內唯一一套“超潔凈痕量元素專用采水系統”是主力。“嘉庚”號KK1802航次首席科學家蔡毅華介紹,海水中的衡量元素,尤其是鐵銅鋅,都是海洋生命生長所必需的元素,這項科考任務的意義在于通過取樣得到第一手數據,從而分析痕量元素對生態功能、碳循環,以及對氣候的調控作用。 盡管這套設備已經“超潔凈”,但在正式采水取樣前,還是要經過無數遍的反復清洗:先用高純酸洗三遍,再用鹽酸泡一遍,船出海后,設備再下海兩次,分別在海水中進行浸泡清洗。只為將船舶、大氣對樣品的玷污降到最低。 該系統第三次下海,也只是采集水樣作為制定分析數據的標準,第四次下海采集的各水層水樣,才正式用于分析痕量元素。據說為了過濾水樣,蔡毅華連續通宵了兩個晚上。 艱苦 暈船“找不著北”也要堅持工作 其實,通宵作業在科考船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船員們早已習慣,從出發到回港,科考船一路“馬不停蹄”:每到一個科考站位,各課題組科學家和各部門工作人員就會立即開始深海作業,無論白天黑夜,無論是否飯點,直到完成任務,才會停下腳步,而后“嘉庚”號便再次起航駛向下一個科考站位。 為什么這么趕?因為船時很貴!“嘉庚”號探測部工程師蔡建南說,科考船每趟航次都制定了詳盡的科考計劃,而且無論是油耗、船損還是人力資源,統統都很貴。所以盡管起航第一天由于海況不佳,海浪很大,船體左右搖晃達到10度導致船上部分科學家暈船暈到找不著北,他們仍在堅持工作。 而作為“嘉庚”號上最忙的部門之一,由于要配合科研人員執行海上探測作業、管理實驗室,還要負責所有科考設備的操作和維護,探測部成員通宵達旦地作業更是家常便飯。 新奇 深海拖網捕撈抓到奇特動物 科考工作雖然艱苦,但許多時候也常能發現新奇的東西。 比如12日16時,“嘉庚”號停靠SEATS站后就開始進行多層生物拖網作業:將具有采集不同水層浮游動物功能的拖網,通過絞車,投放入海,拖網在25-1900米的垂直水層中,分層捕撈浮游動物。 這次作業就撈起了一種橈足類水溞,也就是俗稱的紅蟲,這種橈足類一般要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但這次的樣品至少有10毫米,第一觸角分毫畢見,十分難得。 廈大科學家們通過分層取樣,分析出浮游動物在大海里的晝夜垂直分布情況。他們將把浮游動物過濾出來,再帶回廈大實驗室,然后把它們“燒掉”,獲得二氧化碳,從而分析出海洋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以及碳元素是如何從大氣進入海洋并向下輸送,最終被固定在海底的,即“碳的沉降通道”。 再比如于14日清晨進行的底棲生物拖網深海作業,將網架投放到400米至500米深的深海海底,也捕撈起二十多種底棲生物,據說,這些研究將用于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保護,是發現海洋生物新物質的重要調查手段,可以為海洋工程提供重要的環評數據。 |
相關閱讀:
- [ 03-14]城市記憶:廈大返遷原址辦學的公函還原一段珍貴的歷史
- [ 03-14]發廣告的硬塞拿到手的亂扔 廈大游客通道衛生臟亂
- [ 03-08]亮燈走秀抓禮物 廈大嘉庚學院等高校浪漫過女生節
- [ 02-27]“中國最好大學”出爐 廈大位列第22名
- [ 02-26]廈大芙蓉隧道出口自行車棚無人管 人行道垃圾成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