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前,為更好保護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同安區文化館特地邀請非遺傳承人和傳統手工藝大師,帶著木偶戲、影雕、珠繡、捏面人等10項傳統手工藝,走進全區31個中小學及幼兒園,以期培養更多傳統手工藝愛好者,守護指尖上的“國學”。
同安開展傳統手工藝培訓進校園系列活動(圖 陳嘉新) 東南網3月21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劉瑋 圖/陳嘉新)手指中有大世界,惟妙惟肖的面人,指尖跳舞的木偶,寓意吉祥的扎春花,一粒粒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時至今日仍然光彩照人。然而,隨著老一輩工匠離去,民間傳統手工藝正面臨著斷層甚至失傳的危險。 日前,為更好保護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同安區文化館特地邀請非遺傳承人和傳統手工藝大師,帶著木偶戲、影雕、珠繡、捏面人等10項傳統手工藝,走進全區31個中小學及幼兒園,以期培養更多傳統手工藝愛好者,守護指尖上的“國學”。 木偶公益培訓開班 “十指能做天上人,掌上可出千古事”。3月20日,一出取材自《水滸傳》的布袋木偶戲——《大名府》在同安實驗幼兒園精彩上演。聳肩、轉頭、蹺腳、扭腰,點煙、頂盤子、倒水……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如行云流水一般,讓人嘖嘖稱奇。 前臺看得高興,后臺卻忙得大汗淋漓。帶來這場精彩演出的正是廈門市弘晏莊木偶皮影戲傳習中心的藝術骨干們。“木偶戲是福建閩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傳統戲劇之一,歷史十分悠久,2006年布袋木偶戲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廈門地區歷史積淀最深厚的區域,同安也是木偶戲重鎮,表演木偶戲的歷史有上百年之久。”授課老師莊晏紅同時也是木偶布袋戲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她說,這場演出也代表著2018年同安區傳統手工藝培訓進校園系列活動之木偶技藝培訓正式開班。未來三個月里,他們將手把手將繪制傳統木偶臉譜、制作幼兒木偶、運用戲偶進行講故事、演故事等傳統手工藝,教授給興國幼兒園、實驗幼兒園、西溪幼兒園、朝陽幼兒園、進修附幼等學校的75名教師,幫助他們運用在今后的幼兒教育中,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