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芯片的直徑約為3毫米,圖為芯極自主研發的高分辨自封閉原位芯片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芯極的三位創始人是大學室友。左起依次為:邱曉濱,廖洪鋼,歐陽亮。(受訪者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露虹通訊員盧和萍)廈企自主研發的原位芯片,出現在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里,這是中國原位芯片出口邁出的第一步。日前,由集美區產業投資公司支持孵化的初創企業——廈門芯極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原位芯片出口的企業而在業界引發關注。
“原位芯片”聽上去專業拗口,但作為基礎材料,它就像一個支點,可撬動多領域的應用,且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在原位芯片的“助攻”下,電子顯微鏡觀測能力將大幅度提高,能全程高清拍攝每個原子的變化和運動軌跡,借由這項技術,可以研究汽車尾氣、廢水等。再比如,原位芯片高通量、少樣本量的特性,可滿足超快速體外診斷(如用尿液檢測微量蛋白、尿糖、尿酸等)的需求,比傳統的光學檢測精度更高,速度也更快。
目前,芯極已自主研發了多款研發分析原位芯片、應用原位芯片和多功能原位電子顯微鏡樣品臺,并將原位芯片技術應用于醫療檢測、生物分析、環保檢測等領域。合作伙伴包括華大基因、復星醫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業內領軍企業和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芯極已與中美尖端的MEMS加工平臺長期穩定地合作,并計劃分階段將芯片生產平臺全部引入廈門,進而打造芯片產業鏈。據悉,原位芯片的主要材質是硅,表層覆蓋納米級氮化硅薄膜,關鍵加工工藝目前仍被美國壟斷,如果把生產平臺引入國內,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幕后】
大學時同住廈大“芙一”相約做有情懷的創業者
有趣的是,芯極的三位創始人是大學室友,他們是廈門大學化學系99級學生,住的宿舍就是知名的“芙蓉一”。
創辦芯極的想法,最初源于學霸室友廖洪鋼的回國任教。這位“80后”教授的履歷令不少人佩服:他是中美聯合培養的博士,在美國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擔任副研究員期間,完成了原位液體透射電鏡的開創性研究,其相關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美國《科學》等世界頂級刊物上。2014年,廖洪鋼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隨后回到母校廈門大學化學系工作。
“中國有能力也有市場培育原位芯片的成長土壤,甚至打破美國芯片出口壟斷,研發和制造出品質、性能更優的原位芯片。”對于廖洪鋼來說,留美還是回國并不是一個需要糾結的問題,他希望為我國原位芯片研究做貢獻,縮小與國外的差距。
回國后不久,新的問題擺在廖洪鋼眼前——如何讓原位芯片生產及原位電鏡技術等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畢竟,這項技術的時間窗口期也就最近這幾年,科研成果轉化宜早不宜遲。他和大學室友邱曉濱、歐陽亮聊起了這個問題,三位老同學一合計,決定干脆自己組建團隊,讓科研成果在廈門落地。
于是,2016年年底,芯極在廈門成立,而后在政府引導扶持下入駐集美區高校創新創業園。團隊分工明確:廖洪鋼主攻科研,曾在知名新材料公司擔任高管的邱曉濱負責運營,有過多年貿易經驗的歐陽亮負責市場。廖洪鋼的導師孫世剛院士也十分支持學生的想法,擔任芯極的顧問。
大學室友創業,自然默契十足。三人發揮所長,一方面潛心科研,另一方面鏈接商業資源,拓展應用。很快,芯極研發的原位芯片打入市場,價格比進口芯片低50%。許多客戶聽說了芯極,“打飛的”來廈門談合作。
當然,也有煩惱的時候。原位芯片研究周期長,投入大,主要靠三人自籌資金維持。好消息是,今年初芯極成功入選我市第十批“雙百計劃”,并獲得集美區創新創業啟動扶持資金。
一同經歷了純真年代,如今又攜手創業,三位老同學感慨說,同學情誼編織的創業夢堅不可摧,他們想做“有情懷的創業者”,希望在深耕原位芯片研究的基礎上,打造世界頂級的科研、醫療、生物、環保全產業鏈,利國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