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宗琴)“故宮角樓”“黃鶴樓”“帝國大廈”“孔廟”……走進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的行政辦公樓12層,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大塊頭”,在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工程管理專業老師鄧華和學生的巧手下,以縮小100倍的造型屹立在這里,成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說起鄧華的“微型建筑模型課堂”,就不得不說他的一次“筷子偶遇”。兩年前,鄧華正在家中吃飯,電視里播放著貫木廊橋相關的報道,報道中提到貫木廊橋利用摩擦力的原理,不用片釘寸鐵,只憑榫卯銜接,這是古代廊橋制作的最大特點。于是,鄧華便用家人吃飯的筷子,成功做出一個小模型。經過一次次摸索嘗試,鄧華制作了不少小作品,在朋友圈很受歡迎。 鄧華教的是工程管理專業,在上課中,學生面對工程方面的專業術語、圖紙等,都感到很枯燥,理解起來也很費勁。鄧華想,何不帶學生一起制作建筑模型,通過理論加實踐的方式去教學呢? 隨后,鄧華大膽地嘗試創新教學,在課堂上,學生們鋸木頭、打孔、組裝……一堂課下來,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書上看1000遍的圖紙、模型、文字,如果學生沒有實踐過,還是很難理解的。”鄧華說,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主動探索,他帶領學生去復原建筑,如誠毅景祺樓、集大尚大樓等,學生自己去測量觀察,然后制作模型復原。 通過這樣的實踐,兩年來,學生們逐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嘗試,制作的模型復原作品已達到60多件。 木拱廊橋建造技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貫木廊橋也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北部和浙江的南部,為了讓學生對中國這一項傳統技藝有更深入的認知,鄧華在課堂之外組織了興趣小組,帶學生去廊橋之地實地考察。 如今,學生們不僅能夠制作廊橋,還主動去探索古建筑,也能舉一反三,運用貫木廊橋的技藝制作。鄧華說,傳統技藝、古建筑等都急需傳統保護,他希望通過微課堂,讓更多學生關注到這方面。 除了教高校學生以外,鄧華還常去中小學教手工課,他希望能讓更多不同年齡的孩子,體驗手工的魅力。 |
相關閱讀:
- [ 03-22]集美大學誠毅學院領導到我縣考察項目用地
- [ 03-13]集美大學校友捐百棵茶花樹賀母校建校百年
- [ 01-19]集美大學發布畢業生就業率 本科生高于碩士生
- [ 12-21]集美大學:禁止共享單車進入校園
- [ 07-21]集美大學已有8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