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嶝島的青年才俊抱團回鄉謀發展,支持家鄉建設。沈華棟 攝
大嶝島青年才俊成立青創會。沈華棟攝
大嶝青年成立的眾創空間 沈華棟攝
原標題:新時代翔安大嶝青年仍然堅守并弘揚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傳統精神——
“英雄三島精神”再譜新篇章
東南網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今年是“8·23”炮戰60周年,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已經消散在兩岸一家親、彼此交流合作的時代潮流之中。然而,在那段特殊歷史中形成并積淀下來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三島精神”卻歷久彌新,在新翔安的建設大潮中又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翔安人民奮斗進取的精神支柱。近日,記者在大嶝島采訪了幾位本土青年,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英雄三島精神”的堅守與傳承。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青年企業家,有在異地待遇優厚的企業高管,有在外工作的有志青年——然而,為了家鄉的發展,他們不計個人得失毅然返鄉,扎根本土,努力奮斗。他們就是努力弘揚“英雄三島精神”的大嶝年輕一代。
“英雄三島精神”并不過時。“英雄三島精神”意味著以國家大局為重,敢擔重任,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這不僅是每一個時代發展前進的精神動力,在把翔安建設成為廈門東部市級中心的發展定位中,“英雄三島精神”仍然是推動翔安快速發展、確保廈門跨島發展戰略取得實質成效的社會基礎。
艱苦奮斗:12名大嶝青年抱團回鄉謀發展
“小嶝島上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年輕人哪怕在廈門島內工作,一年也就回來一兩次。”日前,大嶝青年創業促進會副秘書長張喜燕告訴記者,他們這些創業青年始終考慮著為家鄉、為這個富有英雄傳統的地方做點事。
在呼和浩特一家大企業工作,身為人力資源經理的張喜燕早已在當地打出了一片天。辭職之初,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勸她:“還是再慎重考慮一下吧,你在這里已經有了這么好的基礎,放棄掉太可惜了。”公司老總為了挽留她,甚至還提出可以休息半年后再做決定。
“放棄舒適生活也要回來。”沒有猶豫,也不給自己緩沖期,認定這條路的張喜燕毅然踏上了回鄉的旅途,開始了艱難但前程遠大的創業之路。
“未來的3到5年,大嶝國際新機場建成后,大嶝將面臨繼上世紀90年代對臺小鎮貿易優勢之后的第二輪戰略機遇期。在家鄉騰飛前的這幾年,我們到底該做些什么?”已經在廈門島內擁有廈門溫德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廈門易而尚財稅咨詢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的張志濱,此前一直在思考。
“我們面臨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張志濱說,大嶝人口基礎少,只有2萬余人,9個社區,年輕人大多在外工作,島上的企業也少,大企業就更少了,島外本身的學校教育、醫療資源、生活環境等短板,在大嶝體現得更明顯了。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回鄉創業,短期之內效果一定不會立竿見影,對商機特別敏感的張志濱認為,“我們瞄準的是大嶝的明天,眼前暫時的困難不算什么。”張喜燕甚至說:“我們做好了連續虧損三年的準備,期盼的,是依靠我們的努力,來帶動、吸引一批年輕人回來創業、就業,反哺家鄉,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
在困難之下尋找商機,在空白之中砥礪崛起,這是以謝雙安、張志濱、張喜燕為代表的新一代大嶝青年的職責和使命。
去年5月,12名大嶝青年抱團聯合發起成立了大嶝青年創業促進會,并以此為平臺孵化成立了大嶝科創創業服務基地,去年8月在大嶝特色小鎮象嶼兩岸跨境電商物流園內正式掛牌成立。
據悉,大嶝科創是大嶝青年創業促進會孵化產生的專業運營機構,由青創會12名骨干成員共同組建,設有培訓室、會議室、路演廳及80多個工位,分為科技創新區、電商物流區、文創旅游區和大學生創客區,并從項目眾籌、項目路演、品牌及專利注冊申報、政策扶持、法律咨詢、創業輔導與項目孵化等方面進行創業項目無縫對接。
不到一年時間,如今“大嶝科創”已經躋身廈門市級眾創空間,并全力以赴深耕拓展科技創新、電商物流、文創旅游和大學生創客四大領域。
“我們的電商物流項目轉轉樂商城,已經吸引到了首個天使輪融資;大嶝網的用戶已經過萬,覆蓋大嶝島過半人群,一些熱門文章的閱讀量5分鐘內點擊破千;首個高端民宿項目已經建成落地;目前已經在大嶝9 個社區對接成立了農村淘寶、村驛站項目,打通物流進村最后一公里;我們還帶動了一些大學生創業,比如大學生張桂林創立的大嶝游小程序,人氣很旺。”談到未來,張志濱、張喜燕等發起者信心滿滿。
甘于奉獻:幾代大嶝人扎根基層默默奉獻
“再過幾天,四統房就要交房了,我們終于可以住進寬敞明亮的大房子里面了。”雙滬社區住房困難戶王惠卿說,打心眼里感謝我們的社區干部,沒有他們的努力,沒有我們的今天。
“四統房”(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統一管理)是5年前大嶝開始探索的全省首個手續完整、確權合法的農村建設試點項目。在農村,傳統的“一戶一宅”觀念深入人心,一開始,居民大多持觀望態度。
“抵觸、嘲笑、觀望、不支持,剛開始開會的時候議論紛紛,爭議很大,比菜市場還亂。”雙滬社區主任許永仕告訴記者,“那段時間,我們社區的基層干部加班加點,周末都不休息,挨家挨戶地做工作,作為一名基層的社區干部,社區兩委主動擔當起此項光榮的任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竭盡全力將不可能變為現實。”
逐戶上門摸底調查、宣傳解釋,促使村民轉變觀念。最終接受新理念的村民越來越多,并且有327戶村民提交置換申請。“整個社區一張批地紅線”試點“兩證合一”的新模式,也徹底解除了村民的后顧之憂。
“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教育基地是展示‘八二三’炮戰歷史,回顧三島擁軍支前史跡,緬懷革命英雄先輩,傳承‘英雄三島’精神的重要場所。”基地負責人曾清根告訴記者,“老炮兵班長許麗柑,一直到過世前不久,都在擔任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的義務講解人,每逢學生團或單位活動,都會邀請她來觀光園作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事跡宣講,沒有任何報酬。”
“她文化水平低,普通話不流利,怕小朋友們或游客群眾聽不懂,開講前都會細心地先解釋一番,還在講稿上不認識的字上面標注閩南語化的諧音或同音字,講完還讓學校或團隊把講稿復印或拍照回去存作資料。”曾清根說。
事實上,這種樸素、無私奉獻的情懷,在大嶝島上傳承了幾代。2000年,張金棉退休后被返聘為大嶝陽塘船管站管理員,一干就是十幾年。張金棉為轄區300多條漁船提供管理服務,包括出海申報、法律宣傳、海難救助等。一到刮風下雨天,碼頭就會出現他忙碌的身影,一旦發現船只有異常,立即通知船方。在張金棉的管理下,地方的船舶安全事故明顯減少。他也被大嶝島的居民親切地稱為“大嶝島的活燈塔”。
從許麗柑這樣的民兵老英雄代表,到張金棉這樣的基層工作者,再到以許永仕為代表的社區干部、這種平凡的、樸素的、甘于奉獻的精神,在大嶝島上一代又一代,一直流淌在大嶝人的血脈之中。
不怕犧牲:時代精神有了傳承依托
“奶奶在的時候,常給我們講當年的炮戰故事,講革命傳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她自己穿的衣服,破了就在老縫紉機上補補,能穿的就穿,絕不浪費。”許麗柑的孫子許云龍告訴記者,許麗柑還鼓勵雙滬社區的50多位年輕人積極投身軍營。
“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以洪順利、洪秀樅、張韭菜為代表的民兵英雄,全身心投入,幫助解放軍修理整頓工事,清洗衣服,站崗放哨,通過海漂空飄等方式做好宣傳工作。58年后更是舍小家保大家,擔負起了守衛海防前線的重任。這些普通的年輕婦女,抒寫了可歌可泣的時代篇章。”翔安區檔案局局長張再勇這樣評價。
據張再勇介紹,這群女民兵大多成了當地的村干部,在凝聚人心、統一思想,號召村民把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
翔安建區后,廣大的翔安干部敢擔重任,奮力建設美麗家園,在推進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廣大黨員干部沉到基層、服務基層,真抓實干。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中,不斷提升產業配套,推進產城融合。如今,傳統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三島精神,已經轉化成了新時期的“努力拼搏、敢拼會贏”的時代精神,有了最好的傳承和依托,令人欣慰。
去年,由翔安區檔案局組織,當年炮戰中仍健在的民兵英雄們都做了口述歷史,之后將整理出書成冊,放在目前正在籌備中的“英雄三島精神”紀念館中,供后人學習和參觀。用這樣固化的形式銘記這段歷史,是對那段歷史和老英雄們最好的懷念和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