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杈在整理記者獻上的鮮花。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廖閩瑋)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在這八個金色大字背后的墳冢之中,安放著革命先烈的遺骸。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消弭了戰火炮聲,換來了安寧幸福。 他們應該被銘記,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做點什么。 《廈門日報》是裹著解放鷺島的炮火硝煙創刊的,也是跟隨著這座英雄城的發展軌線成長的。在這張報紙的內在基因里,始終流淌著英雄情義――有著奮斗的情懷、向上的激情,崇尚力量、禮敬軍人,也熱愛生活、追求和美。因此,在清明前夕,我們推出“雄風鷺城”這組特別策劃,與市民一同緬懷英烈的在天之靈。 昨天,本報記者分作三路,探訪了廈門的無名烈士墓地。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雖無人知曉,但他們的功勛永垂不朽――英雄長眠,精神永存。 在翔安新圩鎮古宅村,離古宅小學不遠的山頭上,有一座用磚石壘成的無名墳墓。離開主路,要走好幾分鐘的曲折土路才能到達。 在多年的風雨侵蝕下,這座墳墓已很難分辨外形,只有兩棵亭亭如蓋的芒果樹守護著。每年清明,這里就熱鬧起來,村里老人會來,古宅小學的師生也會前來。昨天,記者帶著一束鮮花,前往祭拜這位無名烈士,也從村民口中聽到了淹沒在歷史煙塵中的故事。 七旬守墓人:自發守護烈士墓近50年 在烈士墓前,記者見到了72歲的黃水杈。他身材瘦弱,精神矍鑠。古宅村黨支部書記黃炳祿介紹說,黃水杈已義務看守無名烈士墓近50年,每年清明都會來這里打掃維護墓地。 “這位烈士犧牲時,我還只有兩三歲,不記事。”黃水杈說:“但我知道他是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小時候還有老師帶我們來這里掃墓。”長大后,家住烈士墓附近的黃水杈,就自發擔起守墓的職責。 不一會,黃水杈和一名村老人協會成員,拿著鋤頭和鐮刀,將烈士墓周圍的雜草除了一遍。有時雜草不好除,他就放下鐮刀,直接用手刨土挖掉雜草。記者獻上的鮮花,也被他重新規整,細心擺放好。做完這一切,他才離開。 |
相關閱讀:
- [ 04-03]永葆軍人本色 500名自主擇業退役軍官自發祭掃烈士墓
- [ 04-03]清明將至 市民前往各烈士陵園和紀念碑瞻仰先烈
- [ 04-02]翔安區92580志愿者聯盟清掃烈士陵園 祭拜革命先烈
- [ 10-01]廈門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 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 [ 08-01]祖孫三代為一句重托70年接力守護革命烈士墓園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