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站地”北歐當代藝術展在翔安澳頭開幕。
現場藝術作品展示。
北歐藝術家致辭
藝術展吸引許多市民游客參觀。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顏梅麗 戴舒靜 通訊員 謝躍輝 洪惠清 圖/林木陽)清明小長假,何處尋春景?不如到翔安的澳頭特色小鎮,享受一場以北歐藝術為主題的春天奏鳴曲吧!昨日,“兩站地”北歐當代藝術展在澳頭特色小鎮的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開幕,16位來自挪威、芬蘭、瑞典、丹麥、冰島的藝術家(包括曾為丹麥女王做過雕塑的著名藝術家)齊聚澳頭特色小鎮,帶來精彩藝術作品,并與本地藝術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展出的藝術作品,有的是北歐藝術家們在中國旅游時創作的,有的采用中國傳統藝術創作手法。此次活動是“2018聯接”主題系列活動之一,免費向市民游客開放,將持續至5月20日。
文化交流
世界各地藝術家入駐創作
小鎮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
早在幾天前,16位北歐藝術家就和丹麥國家電視臺攝影組,從北歐出發,一路向南來到翔安的澳頭特色小鎮。他們入駐小鎮,進行藝術采風和創作。同時,藝術家們緊張地進行布展。昨日下午,“兩站地”北歐當代藝術展正式開幕。
開幕式上,翔安區人大副主任沈金德說,此次藝術展是翔安區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弘揚絲路精神的生動實踐。“自古以來,澳頭便與世界各國有著聯系和交流,在澳頭,可以找到古絲綢之路的印跡。”沈金德說,澳頭社區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發掘出了很多古瓷器,當年,這些瓷器便是從澳頭運往西方各國的。
此次藝術展通過藝術的語言,拉近了不同國家藝術家之間心靈的距離。澳頭特色小鎮敞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地藝術家入駐創作,北歐的藝術家們也對澳頭特色小鎮未來的建設充滿了期待。丹麥皇家美術學院前院長艾西·瑪麗·布格達說,在翔安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驚喜地看到了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的轉型與蛻變,這里將會成為中國與北歐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藝術融合
北歐藝術家吸收中國元素,創作出中西結合的佳作
昨日下午,在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的廣場上,一列名為“美人魚號”的“火車”,“載”著16位穿中式服裝的北歐藝術家,也“載”來了這些藝術家的珍貴作品。
此次展覽,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這16位北歐藝術家的創作手法。他們中不少人在中國居住了多年,或者到中國旅游過,因此對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有著深刻的感受。他們將宣紙、毛筆、山水畫等中國藝術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創作出中西結合的藝術佳作。
丹麥畫家意博·蒙納德·漢森展出三幅2013年在廈門創作的大型水墨畫,這三幅畫繪制在宣紙上,畫筆選用了毛筆,創作花了3個多月。這三幅融入中國元素的畫作成了他最滿意的作品。
艾西·瑪麗·布格達說,北歐藝術家們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之中,同時也從其他國家的藝術和文化中獲取了很多靈感。現在,中國文化已經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
創作靈感
中國各地的美麗風光,帶給藝術家們無限的驚喜
北歐藝術家們展出的作品中,有不少表現中國美麗風光的佳作。漢斯·保里·奧爾森帶來的49幅中國畫,是他2014年在中國旅游時創作的。中國多個地方的風景,在他的筆下,有了不一樣的詮釋。據漢斯·保里·奧爾森介紹,廈門是他旅游的其中一站,在他的中國畫作品中,也有廈門浪漫的海濱風光。
丹麥藝術家蒂娜·赫克特·彼得森帶來雕塑作品《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奇妙資源》,那些形似葉子的雕塑作品,是她來到澳頭之后創作的。蒂娜·赫克特·彼得森說,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因此她想把澳頭的風景融入到作品里。她介紹,這件雕塑作品是澳頭與丹麥兩地風景的結合,是兩地文化的一次對話。
澳頭的美景給北歐藝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發了他們創作的靈感。他們也對澳頭特色小鎮的發展充滿了期待。丹麥藝術家蒂娜·達爾·格魯說,這是她第一次來到澳頭,感覺有非常多的驚喜,她沒想到澳頭這個古老的小漁村有這么多藝術項目落地,未來一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鏈接
古渡新航暨瑞典文化年
在澳頭畫上了圓滿句號
3月24日,瑞典中國年系列活動之一的“糖盒子計劃”——形色瑞典分享會,在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舉辦,該活動為本屆藝術季“古渡新航暨瑞典文化年——新足跡·中瑞海絲當代藝術展”畫上了圓滿句號。
瑞典斯庫魯普市文化最高長官、文化協會主席Ann Charltte Oredsson女士出席了分享會,并被聘為北歐藝術中心的名譽館長。會上,她詳實地為在座的嘉賓介紹自己的家鄉,以及瑞典的藝術史,讓在場嘉賓對瑞典的藝術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她說,斯庫魯普是瑞典南部一個漂亮的漁港,而澳頭也是一個非常漂亮干凈的漁村,在藝術橋梁的連接下,這兩個相距遙遠的地方產生了交集,它將有助于兩地文化的交流。她期待澳頭的藝術家們能夠到斯庫魯普,介紹中國的文化,讓瑞典人能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