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制度更專業 服務落地生根 將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化的同時,金安社區還著力于將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專業化、精準化,形成了在全國率先探索和總結出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化建設”工作經驗。 志愿服務“眾口難調”,社區摸索出了志愿服務專業化查、篩、分、建、培、用、評“七字法”,將256名專業志愿者分成七大類服務,為志愿服務精準化打好基礎。 退休法官吳秀丹,就是這樣的一名具有專業特長的志愿者。2015年12月金哥安妹法律驛站成立以來,每周二上午老黨員吳秀丹都會在這里“坐班”,來找她的鄰居絡繹不絕——咨詢法律問題、調解鄰里糾紛,遇到麻煩的居民也請她支招。 多年來,吳秀丹探索出一套適用于金安社區實際的普法宣傳和調解方法,她參與普法宣傳活動70多場次,調解法律糾紛200多件,為居民舉辦12場法律知識培訓課,并帶領38名社區法律志愿服務隊,齊心為居民排憂解難。 金安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建設,為不斷出現的志愿服務創新做法打下良好基礎。 2014年,金安社區率先開展志愿服務制度化試點,經過反復探索,建立了注冊登記、培訓、需求對接、服務記錄、嘉許和回饋、服務保險、社工帶志愿者、黨團員帶頭做志愿服務等八項制度,將志愿服務從制度上進行了規范。 社區工作人員幫平安護園志愿服務隊隊長鄭金星算了一下,近兩年,老鄭每年的志愿服務工作時長都在1800小時左右,相當于老鄭每天都花5個小時的時間,在守護居民們平安的志愿服務中。 這樣的積分制度,源自于社區明確規范開展志愿服務的“八步流程”。這“八步流程”環環相扣,使志愿服務運作有序,真正落地生根。 側記 文明沃土育“湖里雷鋒” 不管是在金安社區的一名名踐行雷鋒精神的志愿者,還是愛心助學的“游好人”游文晃、義務為老人剪發的趙亞娟、守護一方平安的高殿社區義務消防隊……這些湖里區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志愿者,一名名“湖里雷鋒”,大伙耳熟能詳,成為學雷鋒志愿服務的一個個標桿。 文明沃土育“雷鋒”,湖里好人多。這一個個優秀的學雷鋒事跡,一名名平民英雄的背后,是湖里區學雷鋒志愿服務的沃土。據悉,去年湖里區志愿者圍繞文明城市創建主題,涌現了各類學雷鋒志愿服務志愿者12萬余人。其中,平安志愿者近6萬人,垃圾分類志愿者2萬余人,其他各類志愿者4萬余人。 陣地的打造,氛圍的布置,一顆顆服務他人的熱忱內心……追根溯源,是湖里區學雷鋒志愿服務不忘初心,不斷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信仰,促使湖里區這一特區發祥地,這一改革開放的熱土,正以學雷鋒志愿服務的新形式,譜寫為民新篇章。 |
相關閱讀:
- [ 04-09]金安社區——我省僅此社區獲得“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 [ 04-04]廈門金安社區:志愿服務,讓社區充滿人情味
- [ 03-08]廈門市金安社區探索“七字法” 讓志愿服務精準化
- [ 03-07]“全國學雷鋒示范點”金安社區 “四化并舉”力推志愿服務
- [ 03-07]“全國學雷鋒示范點”金安社區 “四化并舉”力推志愿服務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