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5 體驗崗位:環衛工人 周末垃圾量翻倍 常要忙到夜里10點后 中華環衛所環衛工蘇坑龍片刻不停地忙碌3個多小時,收集分類垃圾的工作告一段落。他對記者說:“辛苦是辛苦,但當看到街巷變得更加清爽干凈,我就很有成就感!”
早上7點多,中華環衛所環衛工蘇坑龍正在對收集來的一些垃圾進行重新分類。 蘇坑龍的一天從清晨5點半開始,他是中華環衛所一百多名環衛工中的一員。由于老城區內許多民居樓房沒有物業管理,環衛工們既負責路面保潔,也要承擔為居民收集分類垃圾的工作。早上7點,記者見到老蘇時,他基本上已經把虞朝巷、鹽溪街都打掃了一遍,他帶著記者開始收集分類垃圾。 如同迷宮一般的街巷內,分布有4個分類垃圾收集點,擺放著共14個垃圾桶。“幾乎所有市民都了解垃圾分類,但只有部分市民自覺做到位。”說著,老蘇推著垃圾回收車抵達一個收集點,他戴起手套,拆開一個垃圾袋,一股惡臭沖了出來,老蘇沒有捂鼻,而是快速挑出其中的飯盒、紙巾,將這些不屬于廚余垃圾的部分丟進回收車,再把垃圾袋系好,放進廚余垃圾桶。僅在這個收集點,翻出的一半垃圾袋都不符合垃圾分類標準,老蘇必須進行重新分類。 “說實話,自從開展垃圾分類后,我每天的工作時間要增加兩三個小時。重新分類時,雖然戴著手套,手還是時不時受傷,尤其是被竹簽、碎玻璃刺傷。”老蘇說,按規定,一天有兩個時段收集分類垃圾,但實際情況總是充滿變數。周末時,這些街巷因為緊鄰中山路,垃圾量翻倍,他常常一天就得來回分類運送垃圾五六趟,忙到夜里10點以后。而到了假期前,居民通常會大掃除,他的工作量就會驟增,幾天前,光一個下午,他就從一處收集點運走兩三車的廢棄衣物。 過了7點半,街巷里熱鬧了起來,上班上學的居民漸漸變多,老蘇把垃圾回收車和一個廚余垃圾桶放在一處拐角,“我在這里干了十多年了,發現這里的人流量最大,居民出門習慣順手帶垃圾,把車和桶放在這里就能讓居民更便利。”老蘇說話時,眼睛仍不住瞟向路面。不經意間,他拿著夾子順手夾起一個剛剛被丟在路上的牛奶盒。 8點半,垃圾收集分類完畢,每個120升的垃圾分類桶被裝得滿滿當當。如螞蟻搬家一般,老蘇要將一個個桶拖到約兩百米外的轉運點。記者拖起一個桶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老蘇卻腳步輕快,仿佛沒有負重一般穿梭在七拐八彎的街巷里,不過十來分鐘,就將4個廚余垃圾桶送到轉運點。 【行動】 推廣垃圾分類一周年 思明區成效喜人 自2017年3月份以來,思明區全區908個住宅小區、40個農貿市場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日均收運廚余垃圾約170噸。 亮點1 有全方位的人員隊伍 思明區將全區 10 個街道劃分成27個片區,98 個街區(社區),由區四套班子領導擔任片長,區直機關領導干部擔任街長,實行垃圾分類包干巡查。定片、定街區、定人,每周一督查,每月一匯總、每季一通報。1865名督導員也全部到位。 亮點2 有專業化的設施配置 目前累計發放分類桶55953個、垃圾袋約9400萬個。劃定32條廚余垃圾、3條有毒有害垃圾收運路線和898個廚余垃圾收運點,投入31輛廚余垃圾轉運車。建設大件垃圾處理廠并建立預約上門收運體系,日處理大件垃圾約300立方米。 亮點3 有多樣化的宣傳方式 鼓浪嶼街道每周聯合南普陀義工和城市義工協會共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嘉蓮街道每周組織一次“益掃”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鷺江街道廈禾社區組織“小小志愿者”入戶宣傳并發放垃圾袋,推動居民垃圾分類再上新臺階…… |
相關閱讀:
- [ 04-04]湖里區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辦“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培訓會”
- [ 03-30]紅樹康橋推進垃圾分類 取締地下車庫垃圾桶
- [ 03-27]廈門市政協召開常委會 推進垃圾分類減量成監督性議題
- [ 03-23]妙招頻出 思明區實行“片長制”有效推進垃圾分類
- [ 03-23]妙招頻出 思明區實行“片長制”有效推進垃圾分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