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院肝(膽胰)外科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三鏡聯合”治療手段,榮獲廈門科技進步獎。
廈門晚報訊(記者白麗通訊員黃琳李琪彬)廈門市中醫院肝病中心肝(膽胰)外科負責人熊共鵬以臨床經典案例提醒大家,若出現口干、口苦、眼黃、尿黃、右上腹疼痛等不適,請及時就醫。
病例1
肝炎變肝癌80歲老太取出3公斤腫瘤
80歲的黃老太常年生活在農村,從未接受過健康體檢。前陣子因腹脹、吃不下飯被兒子帶到廈門市中醫院做檢查,結果發現左肝部長了一個20多厘米大的腫瘤。經一系列評估診斷為原發性肝癌。
上周三上午,醫生為黃老太做了左半肝及受侵的遠端胃切除,取出重達3公斤多的腫瘤。5年前,黃老太的兒子也因為原發性肝癌,在中醫院用腹腔鏡進行過肝癌切除手術。因腫瘤小,術后注意隨訪,目前情況良好。
市中醫院肝病中心肝(膽胰)外科主任熊共鵬說,黃老太長腫瘤肯定有一段時間了,但全家人都忽視了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的特點。幸運的是黃老太的癌細胞雖然侵犯了胃壁,但沒有發生血管轉移、肝內擴散的情況,遠期預后還有待觀察。
科普小貼士
熊共鵬稱,90%的肝癌都是在患肝炎的基礎上慢慢發展成肝硬化,繼而發展成肝癌的。肝癌患者中大部分發現時已屬晚期,只有20%的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熊共鵬提醒大家,若出現口干、口苦、眼黃、尿黃、右上腹疼痛等不適,請及時就醫。他說,乙肝和肝癌的關系密切,肝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一人發現患有肝炎,家庭成員最好也查一查是否攜帶乙肝病毒。若發現攜帶,一定要定期隨訪。
病例2
“鏡面人”身體發黃手術“反彈琵琶”進行
-十二指腸鏡手術,可取出膽管內的結石。
38歲的四川籍陳女士在廈務工多年,最近出現全身發黃的癥狀。就診中醫院肝(膽胰)外科,診斷為膽道梗阻、胰腺腫瘤、肝轉移瘤。令醫生驚訝的是,檢查發現這位陳女士全內臟反轉。
熊共鵬介紹,全內臟反轉自然人群概率非常低,大約10萬分之一,俗稱“鏡面人”,其心臟、肝臟、脾臟、膽等器官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他說,近20年來,自己經手了數幾千例手術,但這樣內臟反轉的病人還是第一次。
經仔細評估,陳女士的腫瘤無法手術治愈,適合通過十二指腸鏡(ERCP)手術放置金屬支架解決。
然而ERCP技術并沒有針對這種人群設計,醫生需要“反彈琵琶”進行手術。經全科醫生幾次討論、反復演練后,改變常規的操作習慣,重新設計患者體位,最終手術進展順利,陳女士黃疸消退,目前已回老家繼續治療。
科普小貼士
ERCP手術是利用十二指腸鏡,通過患者口腔進入到十二指腸,可取出膽管結石、治療膽道胰腺腫瘤等,這種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的優點。
病例3
膽管內長結石“三鏡聯合”避免開腹手術
47歲的江西徐女士多次發生右上腹疼痛,被診斷為膽總管結石,因害怕開刀而拒絕治療。一個月前,徐女士發現全身皮膚發黃、眼睛黃,小便呈濃茶色,慕名到廈門中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熊共鵬處就診。
熊共鵬評估后決定進行腹腔鏡下膽總管探查取石,取出2.5厘米結石,手術僅在腹部開4個小孔,避免了傳統手術放置T管的痛苦,也比傳統的開腹手術少了20多厘米長的刀疤。幾天后,徐女士順利出院。
科普小貼士
膽總管結石可導致胰腺炎。治療膽總管巨大、多發結石,因為腹腔鏡下操作比較困難,多數醫院還是選擇開刀手術。目前市中醫院肝(膽胰)外科能熟練應用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三鏡聯合”治療手段,形成了一套標準化臨床操作路徑,極大地避免了開刀手術,并獲得廈門科技進步獎。
病例4
介入治療“圍攻投毒”
將腫瘤細胞“餓死”
-介入治療,采用局部靶向藥物灌注等方式,集中殺滅腫瘤細胞。
張女士今年56歲,20年前患有乙肝,一周來突然覺得疲乏、腹脹,到廈門市中醫院做腹部CT檢查發現右肝有一大小約9厘米的腫瘤伴肝內轉移,確診為中晚期肝癌。
醫院為張女士實施經皮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術(TACE),在大腿根部皮膚上穿刺置管,經股動脈插管至肝癌供血動脈,采用局部靶向藥物灌注等方式,集中殺滅腫瘤細胞。術后第二天即下地走路,住院5天就出院了。
科普小貼士
肝癌介入治療是指經股動脈插管將抗癌藥物或栓塞劑注入肝動脈的一種區域性局部治療,它是非開腹手術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針對性強,直接切斷腫瘤血液供應,將腫瘤細胞“餓死”。這樣,不但把腫瘤這個敵人圍起來了,還要給其“投毒”。
病例5
射頻消融化療
術后五天出院
小小射頻針,插入腫瘤中心,局部溫度可達100℃,可致腫瘤細胞凝固壞死。
76歲的王老伯體檢發現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高,磁共振檢查提示右肝內一個約2厘米的肝癌,知道自己有乙肝病史,老伯著急要處理這個病灶,因其患有嚴重的肺心病,晚上都不能躺下睡覺。
肝(膽胰)外科最后綜合評估后,對這個病灶采取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植入內放療粒子,術后5天后出院,1個月后復查甲胎降到正常,老伯高興得豎起了大拇指。
科普小貼士
肝腫瘤射頻消融是在影像引導下,將射頻消融針插入腫瘤中心,局部溫度可達100℃,導致腫瘤細胞凝固壞死,并使腫瘤周圍血管閉塞,抑制腫瘤生長及防止發生轉移。適合部分腫瘤較小、肝硬化、不適合手術的患者。
廈門地區肝癌發病率高。對于特殊部位,或多發肝腫瘤,射頻消融是中醫院肝(膽胰)外科的常規治療手段,配合粒子植入治療部分小肝癌伴臨近門脈分支癌栓,可延長患者生存期,甚至治愈肝癌。
中西醫結合
治療肝癌有突破進展
廈門市中醫院肝(膽胰)外科是廈門市肝病中心下轄4個臨床科室之一。廈門市肝病中心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肝病、中西醫結合肝膽病重點???,專注于肝病的治療,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膽道胰腺疾病的臨床干預和研究。
熊共鵬,外科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廈門市中醫院肝病中心肝(膽胰)外科負責人,從事肝膽胰疾病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二十余年,領導肝(膽胰)外科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類肝膽胰疾病,取得豐碩成果。除了傳統開腹手術外,特別推崇微創理念。采用腹腔鏡、十二指腸鏡(ERCP)、膽道鏡“三鏡聯合”技術治療各類膽胰疾病約8000多例;采用手術、介入治療(TACE)、射頻微波、粒子植入、靶向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方法治療肝癌約2000多例。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室技術力量,特聘上海瑞金醫院大外科主任彭承宏教授、肝膽胰外科主任陳皓教授團隊為醫院客座教授,共同致力于肝膽胰腫瘤的治療及移植領域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