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爆警察駱宇橋正在操作排爆設備。記者 陳小斌攝
排爆警察駱宇橋(右)正在穿排爆服。記者 陳小斌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小斌 通訊員 蘭連杉) 在廈門公安系統中,有這樣一支神秘的隊伍,隊員們很少拋頭露面,而一旦有涉爆現場出現時,別人都避而遠之,他們卻迎難而上,與可疑爆炸物“零距離接觸”,在生死一瞬間排爆拆彈,最終將險情成功化解。
這支隊伍,就是廈門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第一大隊二中隊,成立于1999年2月,是福建省首支排爆警察隊伍,肩負著廈門涉爆案件處置,配合治安警衛部門的搜爆工作及各項安全保衛任務,目前該中隊有11名排爆警察。
由于每次執行任務時,都面臨著未知的風險,排爆警察被稱為“敢于和死神叫板的人”,“90后”民警駱宇橋就是其中一員。
畢業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駱宇橋,于2012年9月加入廈門警隊,在接受系統培訓后,他就來到二中隊工作,一直堅守至今。
每個警種都有其專業性,排爆警察也如此。剛入隊時,在排爆方面駱宇橋完全零基礎,在同事的帶領下,駱宇橋進步很快,并一邊工作一邊摸索,包括器材使用、資料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等,最終成功勝任這份工作。
工作來了,該上就上!有時執行任務,駱宇橋要穿上約80斤重的排爆服,或20多斤重的搜爆服,像醫院的外科醫生一樣,細心地為爆炸物做“手術”。
做事沉穩、膽大心細、冷靜專注……這些排爆警察必備的品質,駱宇橋也同樣具備。5年多的“拆彈生涯”里,他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先后獲得2015年優秀公務員、2016年愛民敬業先進個人、2017年個人嘉獎等榮譽。
故事
評估排爆安全性 妥善處置舊炮彈
此前,廈門一些工地、海域發現廢舊炮彈時,都由駱宇橋他們負責處理,他們要和炮彈近距離接觸,排爆過程不可謂不驚心動魄。
2016年5月的一天,一艘多功能自航耙吸式挖泥施工船在翔安區某海域開展清淤作業。突然,施工船不小心吸到兩顆舊炮彈,并卡在船只過濾口的鋼板之間,炮彈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現場情況危急。
接到警情后,駱宇橋和同事一同趕到現場。經勘查,他們發現,這兩枚舊炮彈屬于機械撞擊式彈頭,且信管外露,在處置的過程中,既不能太過有力,又要防止炮彈掉落,否則極有可能發生爆炸,造成巨大損失。“不巧的是,過濾口空間又很狹小,無法使用大型工具操作。”駱宇橋說。
作為助排手,駱宇橋立即開展安全評估,包括走訪船員了解相關情況,綜合勘查排爆民警進入過濾口取舊炮彈的可能性,確定炮彈“身高”和危險級別,以及確定使用什么工具給炮彈做“松綁手術”等等。
安全評估后,主排手丁劍榕只身進入過濾口,給炮彈做“松綁手術”,駱宇橋則在一旁協助丁劍榕。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作業,兩枚舊炮彈被安全取出。為了確保該施工船的安全,駱宇橋他們迅速將這兩枚炮彈轉運至爆管倉庫,擇日銷毀。
不過目前廢舊炮彈處置已由其他單位負責。
排查疑似爆炸物 絲毫不敢有怠慢
排查各類疑似爆炸物,也是駱宇橋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每次有此類情況出現時,都蘊藏著未知的風險,他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如果怠慢了,一旦疑似爆炸物確實是爆炸物,那就離危險不遠了!”
去年下半年,有市民報警稱,思北一個垃圾桶里發現疑似爆炸物,外觀非常像平時在影視作品里看到的自制爆炸物。
接警后,駱宇橋和同事立即趕到現場處置。他們發現,該疑似爆炸物確實很像自制爆炸物,外觀很像雷管,并附有顯示屏,以及疑似的小信管。“因地處繁華鬧市區,綜合考慮后,我們決定進行安全轉移。”駱宇橋回憶。
敲定方案后,駱宇橋和同事們通過排爆挑桿,將疑似爆炸物夾取至排爆罐,安全轉移至一個空曠的工地上。隨后,駱宇橋在距離疑似爆炸物約4米的地方,熟練地操作專用挑桿、排爆裝置等設備,協助主排手對疑似爆炸物進行拆解。
經儀器檢測,該疑似爆炸物并不具備完整的線路。經過進一步手工拆解后,他們最終確定該可疑物并非爆炸物品,成功排除險情,并將該裝置交給屬地公安進一步處理。
“這種發現可疑物的情況,我們已遇到過很多次,我們都當成爆炸物來謹慎處理,最終確定是虛驚一場。”駱宇橋說。
做好本職工作外 還熱心幫助他人
從警5年多來,駱宇橋參加了數十起現場排爆,并完成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海峽論壇、文博會等各項重要活動的安保工作,共參與各類搜爆任務500余場次,為廈門的治安穩定做出貢獻。
在開展工作時,駱宇橋不忘為他人提供幫助。去年8月13日上午,駱宇橋帶隊在思明區某處開展搜爆工作。突然,一名母親抱著孩子走到駱宇橋面前說:“警察同志,我們是外地游客,孩子突然生病,您能不能送我們去就近的醫院?”
見此情景,駱宇橋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后,立即驅車將這對母子送往附近的廈大醫院就診。待孩子病情穩定后,駱宇橋便默默離開,重新投入搜爆工作中。
事后,孩子母親在市公安局公眾服務平臺留言:“遇到最貼心特警,我很想找到他的聯系方式好好感謝他。”原來,當天孩子母親要駱宇橋留下聯系方式以便日后答謝時,駱宇橋僅叮囑其照顧好孩子,并沒留下聯系方式。
側記
每次排爆都是“生命對賭”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陳小斌)生活中,我們常用工匠精神來形容人們的敬業。但記者認為,對于排爆這份職業,僅有敬業是不夠的。因為他們的每次出手,都有可能是一次“生命對賭”,容不得半點失誤,更需要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
盡最大努力保安全,讓損失降至最小,這是排爆工作的原則。每每前往涉爆現場,排爆警察大都要穿80斤重的排爆服。如果體力不足,將導致排爆失敗率驟增。為了確保有充足的體力,并提升實戰能力,他們每天進行體能訓練,跑3公里至5公里。
每次排爆過程,都如同做“外科手術”。如果要成功,就要按照既定程序工作,切不可“跳步走”,否則極有可能出現險情。為了讓自己做到心態平靜,駱宇橋常進行“數豆子”訓練。
排爆警察是一份特殊且不容易的職業,他們通過平日的刻苦訓練,讓一個個涉爆現場化險為夷,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