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7日(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林瑞聲 余慶東)巧打民俗文化牌,全面彰顯文藝之鄉的底蘊,并以此為著力點,發展鄉村游,翔安新圩鎮金柄村的鄉村振興探索,特色在外,令人期待; 在省級美麗鄉村建設中脫穎而出的新店鎮澳頭漁港特色小鎮,大批文創機構入駐,北歐當代藝術與本土三筆文化交織,以特色文化產業推進片區轉型升級,澳頭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獨辟蹊徑之路; 盤活百畝荒地,罕見地在高山農村深處建設峽谷步行棧道,打造出一抹亮麗的鄉村旅游風景線,內厝鎮鋤山村農創文旅探索,已經在省級最美休閑鄉村牌匾的輝映下,開始進入世人的眼簾。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保醒腙P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指出,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而在翔安,這個即將迎來建區15周年的新區,行將騰飛的廈門東部市級中心,近年來在深耕發展現代光電產業、先進制造業等支柱產業的同時,在地方鄉村振興的探索上大膽實踐,不斷創新,業已涌現出了以金柄、澳頭、鋤山為代表的一大批鮮活案例,也為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最好的助力和樣本。 文化+旅游立村 傳統民俗積淀帶出鄉村游 夕陽的余暉下,落日打在金柄村民俗文化廣場上,透射著一圈圈格外迷人的光影空間,廣場中心,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呆帶著拍胸舞隊伍,揮汗操練,迎接下一次的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盛會。 操練拍胸舞的隊伍中,幾位小選手的身影尤其醒目,黃呆說,這里面就有剛剛過世不久的拍胸舞省級傳承人黃欲國的小孫子。現在在當地,從小學生到高中生,能夠獨立上舞臺表演的小選手已經有20多人。黃呆表示,傳統民俗文化有了接班人,很令人欣慰。 被稱作遠古舞蹈活化石的“拍胸舞”蜚聲廈、泉、漳及海峽兩岸,以拍胸舞、踩高蹺、車鼓弄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早已成為對臺交流最好的橋梁。 新圩鎮黨委書記蘇宜遠說,金柄的歷史和民俗文化底蘊豐厚,是新圩鎮第一個由廈門市群眾藝術館授牌的“廈門市民俗表演基地”,是名副其實的民俗文化村,改革開放后,各種民俗文化活動更如雨后春筍般在全村萌發,目前在村中有三個高甲戲班,五個輕音樂歌舞團,還有舞龍舞獅、腰鼓、踩高蹺、車鼓弄等各類民俗文化活動。 這些民俗文化活動隊伍長期活躍于閩南各鄉鎮,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三日(民間藝術節),在金柄黃氏大宗祠堂前的場地上,各種民俗文化活動齊上陣,為廣大村民和遠道而來的僑胞、金臺同胞和各黃氏宗親獻上豐盛的民俗文化大餐,傳播到閩南各地。 “福建省第十屆音樂舞蹈節銅獎”、代表福建省參加國際第三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展演、進京參加CCTV七套迎接黨的十八大文藝晚會錄制,近年來,拍胸舞斬獲榮譽無數,贏得掌聲無數,而如何將這些頗具本土特色的民俗品牌,更好地和本土景點結合起來,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繼續傳承下去,擺在新一代新圩人的面前。 金柄村村主任黃樹木說,在金柄村中有聞名遐邇的廈門地區最大的宗祠——金柄黃氏大宗祠堂,始建于宋乾亨三年(981年)、重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主奉人類始祖的神農炎帝殿,以及被宋理學名宰朱熹點穴命名為“通天蠟燭”、素有閩南小武當之稱的玄武廟,田都元帥宮,可以說,具備了發展民俗文化鄉村游的自然條件。 周末去金柄看看有12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樟,參觀下唐代古祠和保存完整的宋代“烏沉香木”雕塑的神農炎帝塑像等珍貴的歷史文物,徜徉漫步在明代“布衣古道”旁,再去吃吃翔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傳承人黃加以古法做成的手工面線,已經成為島內外周邊不少慕名而來的香客和游客周末新選擇。 走在金柄的田間地頭,用鵝卵石堆建的田埂錯落有致,古韻十足,各類蔬菜散發著清香,從遠處望去,村后山主峰大侖山脈與東南面大帽山脈,形同大鵬展翅回首遙望。為了讓大鵬羽翼豐滿,展翅高飛,村民們植樹造林,綠化山野村落,形成了當地青山綠水的生態家園。 最近,由新圩鎮黨委指導,廈門堅定文化傳媒的創意設計并具體施工的首期文化尋根之旅的線路已經通過驗收,正式與村民及游客見面,未來金柄將全力打造成朝圣、尋根、民俗、文藝、生態“五位一體”的廈門鄉村游首選之地。 為了充分發揮傳統優勢,當地還計劃在閩南小武當的玄武廟山下、明代布衣古道旁籌建一個集古代民間生產、生活、婚、喪、喜、慶及旅游、吃住為一體的“海峽民俗園”(占地面積約200畝),讓更多的人來旅游、參觀、體驗,把具有閩南特色的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下去。 金柄村美好的明天,迎面而來,觸手可及。 |
相關閱讀:
- [ 04-17]翔安: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 [ 04-17]每條繩上有兩百多斤 翔安大嶝海帶今年迎來豐收
- [ 04-16]翔安千人方陣健步 感受翔安新城 提振創業精氣神
- [ 04-16]2018“業翔民安”健步行在翔安最美綠道鳴槍開走
- [ 04-16]千人方陣健步最美綠道 翔安舉辦2018健步行活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