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往昔 廈門小戰士在泰寧犧牲 通過吳輝庭的講述,記者了解到了更多吳輝平烈士的信息。吳輝平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廈門人,最早居住在廈港片區,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吳輝平排行老二。出生于1943年的吳輝平在1963年應征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十一師五十三團五連,成為一名鐵道兵,當年10月犧牲在泰寧戰備線上時,年僅20歲。 “當時我在杏林化纖廠工作,突然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說,二弟出事了。我趕緊請了假回家,跟父親一起到了街道。當時還不知道二弟犧牲了,以為只是受了傷。”老人陷入了回憶,向記者描述當年的情況。父子倆連夜趕往邵武,第二天再轉車到泰寧。“看到裝殮好的二弟,我們才知道二弟已經犧牲了。”吳輝庭回憶道,父子二人忍著悲痛回到廈門,而吳輝平就被安葬在泰寧。英年早逝的吳輝平成為吳家人心中永遠的痛。“當時擔心家里祖母受不了打擊,一直到吳輝平去世兩年后,我們才告訴她。我公公在世的時候想起二弟就不停地掉眼淚。”吳輝庭的老伴兒想起往事禁不住濕了眼眶。 在吳輝庭眼里,吳輝平是個聰明又上進的人。“那時家里窮,買不起當時很流行的‘日本淺拖’,他就把穿爛的布鞋鞋面剪開兩個洞,把腳趾頭露出來,當成‘日本淺拖’。”盡管弟弟的音容笑貌已經模糊,但說起弟弟的事情,吳輝庭如數家珍。“小學畢業后,二弟沒有機會繼續讀書。他后來找了一份燒鍋爐的工作,白天燒鍋爐,晚上上夜校。” 吳輝庭告訴記者,當年吳輝平犧牲后就被追認為烈士,但后來搬家過程中遺失了烈士證。隨著父母過世,按照之前的相關規定,烈士證僅補發給烈士直系親屬(指烈士的父母、配偶、子女、共同生活未滿十六歲的弟妹、撫養烈士長大的其他親屬),自己無法申請補發吳輝平的烈士證,吳輝平的烈士身份也似乎被遺忘了。“后來,還是政策調整,補發的范圍擴大,烈士的長兄也能申請補發了。”吳輝庭告訴記者,在了解到烈士證補發的新政策后,吳輝庭經過申請,在去年拿到了弟弟的烈士證。“二弟年紀輕輕就犧牲了,沒有結婚、沒有后代,甚至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這一紙烈士證就是他在人間最好的見證,也是他留給我們的念想。能把烈士證補辦下來,也是我們對他最好的交代了。”吳輝庭說。 情牽鷺島 這份戰友情歷久彌新 事實上,晨報當日的報道不僅牽動著王仁元及其戰友和吳輝庭一家人的心,也牽動著廣大讀者的心。報道一經見報,立刻在讀者中,尤其是廈門老兵及其家屬中引發了熱烈的反響。其中,鐵道兵十一師在廈老兵更是奔走相告。 “我看了你們的報道,我和吳輝平是同一批入伍的,也是鐵道兵十一師,不過我不在五十三團。”昨日,鐵道兵十一師在廈老兵陳是康在讀到報道后,第一時間通過晨報熱線聯系到記者。“讀了這篇報道,我心情很激動,想起了當年在部隊的歲月,也很為王仁元他們的這份戰友情而感動。我們有個1963年入伍的鐵十一師廈門戰友會,我把報道轉給戰友們,戰友們反響熱烈,都幫忙打聽消息呢。”陳是康告訴記者,通過戰友會,他打聽到吳輝平一個弟弟的單位,希望對王仁元的尋找有幫助;同時,他還跟記者要了王仁元的電話。“我有一個同期的戰友是武漢人,我們失去聯系很多年,我一直在找他,但是找不到。王仁元是武漢的老兵,我想通過他找找這位戰友。”陳是康充滿期待地說。 除了陳是康之外,許多熱心讀者也在微信后臺留言,為這份戰友情點贊的同時不忘為記者支招。比如,名為“光輝事業”的網友建議通過吳姓宗會尋找他們的家人等。 苦苦尋找的戰友親人找到了,為王仁元和戰友們的多年心愿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是,這樣一個故事,這樣一段戰友情仍將繼續書寫專屬于他們的歲月芳華,繼續感動更多人。 |
相關閱讀:
- [ 03-22]《鐵核桃之無間風云》傅程鵬侯夢莎訴戰友情
- [ 03-18]分別39年 河南籍退伍老兵竇志光來鼓浪嶼尋找老戰友
- [ 12-02]又到一年老兵退伍時 廈門退伍老兵依依惜別戰友
- [ 12-02]又是一年退伍季 昨日老兵淚別戰友離開廈門
- [ 11-30]最后一個軍禮告別無言戰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