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在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開幕
東南網4月18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劉瑋)4月18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以下簡稱“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在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開幕。作為海峽兩岸民間信仰盛事之一,文化旅游節共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及東南亞近兩千名嘉賓、信眾,前來祈福、祭拜。
保生大帝是北宋時期閩南一代名醫,他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博愛向善的精神,萬民敬仰,千古傳頌。保生慈濟文化從閩南傳播臺灣,傳播海外,現在全球共有兩千多座宮廟,上億多名信眾。它已經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優秀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廣大中華兒女,特別是兩岸中華兒女,凝聚親情、深化認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資源。
跪拜、進香、行三獻禮
活動在領導們鳴鑼后正式開始
海滄區年年集會,祭祀這位偉大的先賢,從中感受到急公好義、大愛人間道德典范的激勵。活動在廈門市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顏國南、臺灣臺中元保宮主任委員賴信雄、馬來西亞馬六甲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鳴鑼中宣告開始。臺灣青年指揮家劉江濱帶領海滄青少年民樂團,共同演繹了開場民樂《歡慶》。臺灣著名音樂人洪寬倫帶領海滄霞陽小學的《鼓舞海滄》,將活動推向高潮。
傳統民俗海滄蜈蚣閣巡演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海滄蜈蚣閣巡演。蜈蚣閣是廈門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和閩臺兩地保生大帝文化習俗緊密相連。相傳,當年保生大帝吳真人一生行醫救濟百姓,大多以蜈蚣為藥引,后人為表達對他濟世為民高尚品德的敬仰,自發形成了蜈蚣閣這種祭拜民俗,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海滄采茶姑娘表演
現場表演節目精彩紛呈。臺灣張氏總會副理事長張世榮看完后,很有感慨地說:“表演非常出彩,細節很到位,我真的感覺文化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你看到后,非常親切,直抵靈魂深處,發出共鳴。”
臺中元寶宮主任委員賴信雄也表示:“保生大帝是臺灣非常重要的文化信仰,我們每次來海滄慈濟祖廟,都是帶著學習、虔誠的心過來交流的,看到慈濟祖廟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建設得如此完善,讓我們刮目相看,還有海峽兩岸中醫藥博物館,里面的資料也是相當完整。所以,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不僅帶動了兩岸廟宇與廟宇之間的交流,也增進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情感。”
兩岸同胞一同演奏
據了解,保生大帝信仰自17世紀從閩南地區渡海到臺灣地區之后,逐漸成為臺灣的第二大民間信仰,并輻射東南亞。保生大帝“博愛、向善”的精神深入人心,是兩岸同胞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世界共有保生大帝廟宇2000多座,信眾約1億人。
在海滄的臺灣青年周姿綺深有感觸,她說:“保生大帝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同樣的文化,同樣的前行,都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而且,在海滄,我深深感受到了這里滿滿的關懷,和對臺胞大力度的優惠政策;從個人工作到公司創業投資,這里完善了每一個細節,讓每一位在海滄的臺灣同胞都有依靠。”
另一位臺灣青年陳慧中說:“共同的文化,讓我們內心有了共同的根,可以說,這是我離開臺灣后,又找到一個像家的地方,生活習慣、方言都非常一樣,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
王嘉麟是陳慧中的好朋友,第一次來大陸,就到參加了此次活動。她說,陳慧中在廈門待了一年多,期間跟她講了很多有關大陸的故事,她很有興致,打算從臺北來大陸發展。她眼中的大陸印象是:富饒、美麗、干凈,發展很快,大陸同胞都很熱情,所以,來大陸就像回到了故鄉一樣。
新垵五祖拳代代相傳不遺余力
本屆文化旅游節不僅局限于兩岸文化、旅游的交流,還涵蓋了經貿等項目,因此,除了有臺灣宮廟、宗親代表外,還有臺灣基層代表,他們通過這些天的“海滄特色資源考察交流”,深入了解了海滄新城的發展,切身感受根在大陸、兩岸一家親的文化血脈,不少青年臺胞紛紛表示,前不久大陸公布的“31條惠臺政策”,讓他們更加向往大陸,希望有機會能到大陸發展,積極投身參與大陸建設,為推動兩岸縱深交流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與本屆旅游節“兩岸相融一家親·共建共享幸福城”的主題十分契合。
人間四月天,又是旗袍風行時
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是保生大帝信仰的發祥地,如今,保生慈濟文化讓慈悲大愛、濟世救人的慈濟精神在兩岸之間傳承。海滄將一如既往,加大力度,與海內外同胞一起,傳承弘揚好包括保生慈濟文化在內的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擴大和深化閩臺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情誼,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