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不理解引老人擔憂 談及創作《鰲園石刻楹聯》的初衷,今年76歲的陳晚生說,這要從去年3月底,集美鰲園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說起。 當時,游客數量急劇增加,陳晚生作為嘉庚文化志愿者的一員,幾乎每天都要在鰲園里為游客答疑解惑。正是因為此次志愿服務經歷,陳晚生有足夠多的時間了解這座閩南“石雕博物館”。“我發現游客對鰲園里的石雕楹聯很感興趣,但不少人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有些導游解釋得也很含糊。”陳晚生告訴記者,他把園中的楹聯一副副地手抄下來進行查閱,但其中的不少楹聯他也看不懂。 于是,陳晚生找到了自己的好友馮沿江。馮沿江曾參與《集美尋珍》系列叢書編寫工作,當他看到陳晚生抄來的楹聯,甚是歡喜。原來,早在1988年他首次參觀鰲園時,就曾在園區門口購買過一本《鰲園石刻拓本》。馮沿江告訴記者,當時這本書里記錄了郭沫若寫的一副關于鰲園的楹聯,從那時起,他便對鰲園的楹聯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當好友陳晚生提出想要聯合整理翻譯鰲園楹聯時,兩人一拍即合,在之后的一年時間里,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 百般查閱只為精確解讀 今年已是80歲高齡的馮沿江告訴記者,通過梳理,鰲園里共有67副楹聯,分布在園區內的風格各異的石雕之上。他指著集美解放紀念碑上的兩副楹聯告訴記者,這兩副楹聯不認真看,很容易混淆。“為了分清這些楹聯,不知道跑了多少趟鰲園。” 在整理中,最難的還是對楹聯意思進行解讀。曾有一對楹聯就難住了兩位老人。“喬木認前痕劫后能酬經始志,菁莪期遠蔭老來猶抱濟時心。”馮沿江說的這對楹聯,正是刻在陳嘉庚陵墓上的楹聯。 “楹聯中的‘喬木’和‘菁莪’,初看以為是寫鰲園里的草和木。”馮沿江向相關學者請教,該學者認為是比喻“堅強的男子漢”和“柔弱的女子”。馮沿江聽后越想越不對勁,于是,他和陳晚生分頭查辭典尋找相關典故,《辭海》查不到,便學著上網查資料。前后折騰了近一年,最終馮沿江在《文選·顏延之<還至梁城作>》里找到了“喬木”,寓意為故國和故里,后又在《詩經·小雅》找到“菁莪”,寓意為樂育賢才。馮沿江表示,這對楹聯是贊頌新中國成立后,陳嘉庚回鄉定居,興學育才,興建鰲園,為民造福。 想編成冊子以更好傳播 記者獲悉,目前這本《鰲園石刻楹聯》并未對外銷售,里面整理的67副楹聯主要分為四類,即為“描寫集美鰲園的壯麗景色”“講述陳嘉庚興學的功績”“歌頌新中國的美好生活”“寄托中國復興的美好夢想”。 陳晚生告訴記者,書里還有23副未翻譯的楹聯,其中一部分是白話,一讀便懂,還有一部分是他們未能完全明白其寓意的。 “文史專家彭一萬在給這本書寫序時,建議把楹聯及其解讀部分編成通俗易懂的小冊子,供游客了解。”馮沿江十分贊同,他表示,楹聯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表達出多種寓意,他們也希望游客來鰲園參觀并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真正感受鰲園里特有的石雕文化,雖然他們所解讀的不一定全部正確,但希望能帶給游客一些參考。 |
相關閱讀:
- [ 04-19]2018集美悅讀季周六啟動 “點亮小桔燈”活動將首次啟動
- [ 04-19]集美警方處理2起妨害公務案件 2名涉案嫌疑人被拘留
- [ 04-18]書香集美 親子勝地研學之都
- [ 04-18]2018“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啟動
- [ 04-18]集美小學德育處主任劉抒琳:總是回家遲 被稱“留老師”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