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通過組織讀書會增加人氣。記者張玲玲攝 新華書店中山路店打造留言墻吸引讀者。記者張玲玲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張玲玲)書店是城市的名片,不僅反映了城市的閱讀氛圍,更是城市的文化象征。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廈門實體書店依然“堅挺”經營,除了政府的扶持,店家們也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改革創新,在理想和現實中博弈生存。近兩年,廈門實體書店數量不降反升,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們的經營狀況如何?又是如何對抗互聯網激烈競爭的?帶著這些問題,晨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走訪。 探因 “流量不足”成轉型動力 根據廈門市出版發行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有400多家注冊書店,以食雜、文具等為主業務的兼營商店占據50%,以書為主要業務的實體書店約200家。其中,國營約60家,民營約140家。 “流量不足”是廈門所有實體書店面臨的最大困境。以新華書店中山路店為例,店長陳璇說,一直以來新華書店都是給人刻板的印象,雖然書多,但是沒有吸引力,特別是中山路店地處步行街旅游區,轉型前的裝修風格與整條街的小清新風格相比顯得“老態龍鐘”,進店的人很少。為此,新華書店不得不謀求轉型升級。 那么,“流量”都去哪兒了呢?書香陽光書店經營者陳雅勤道出了背后的原因,“互聯網搶走了90%的流量,除了便利,還與實體店打價格戰。”她說,書籍的利潤本來就不高,互聯網可以壓低價格以量制勝,實體書店一般是賣給本地居民,不僅量少,還要打折。除此以外,還有店租、人工水電等各種成本開銷,所以實體書店僅靠賣書根本不賺錢。 |
相關閱讀:
- [ 04-03]扎根思明創新創業 十點讀書將開設線下實體書店
- [ 02-26]新學期開學書店收銀臺爆滿 文學名著熱賣
- [ 01-26]實體書店回暖讓城市洋溢書香
- [ 01-26]創新讓實體書店成為“金屋子”
- [ 01-17]實體書店回暖 閱讀春天可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