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堯精雕每件微景觀、盆景作品。劉小東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洪麗敏通訊員劉小東)廢木頭、舊石塊、破瓷缸等搭配苔蘚、綠植,再經一段時間精心培育,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微型景觀世界。在翔安大嶝科創基地里,有一處特別的微景觀設計,利用大嶝島常見的海蠣殼、裝魚的竹籃、墻角的野草等營造出一幅淳樸的海島風情場景,因造型別致、意味深遠常引人駐足欣賞。
這些作品就出自翔安大嶝人王振堯之手。王振堯從事微景觀、盆景設計工作八年,憑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打造了無數獨具匠心的手工作品,讓一塊塊朽木煥發出第二次生命。
精雕細琢讓“枯木逢春”
走進王振堯的頑木工作室,造型各異的微景觀、盆景作品栩栩如生。綠植搭配朽木,再加上一點氤氳的水霧,給布局單一的工作室增添了無限的生氣。“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到大山里尋找靈感,看到一些枯枝、朽木都喜歡搬回工作室。在我的眼中,沒有不能用的東西,每一塊邊角料我都會充分利用起來。”王振堯說。
在王振堯簡易的操作角落里,堆滿了各種雜料。最近,他正在創作的一塊珊瑚石作品,靈感來自于一座山的實體景觀。記者了解到,剛好前陣子他用剩的破瓷碗可以搭個湖面的景,而這對王振堯的作品來說恰到好處。
“無論是微景觀設計還是盆景設計,只要有搭配綠植,每件作品都需要養護半年時間才能成型。”王振堯說,這是要讓綠植自然生長成造景的一部分,以打造出“枯木逢春”的意境。在創作時,王振堯首先要在大腦里構思,并手繪成稿,然后開鑿、精雕、搭景、種植,最后進行養護、定型等多道繁瑣的工序。
除了有時需要借助電鉆開大鑿之外,王振堯都喜歡手工操作,拿著刻刀慢慢雕,經常忙到三更半夜。當家人都勸他“別太累了”的時候,只有王振堯自己才知道,“做這件事有多好玩。”
因“好玩”堅持做微景觀
正是因為“好玩”,才讓王振堯決定在事業上升之際,轉行從事微景觀、盆景設計,做這種“慢工才能出細活”的工作。
今年40多歲的王振堯,從小在大嶝島長大,初中畢業后離開家鄉到外地學習電焊技術,后來又學習了美發手藝。他曾在島內從事美發工作十四年,期間開了6家美發店,生意蒸蒸日上。但因從小喜歡擺弄花草樹木,加上動手能力強,2010年,他開始嘗試微景觀、盆景設計。剛開始時,一個月都賣不出一件作品。當時朋友都笑他,“著魔了,放著好好的美發生意不做,去鉆研這種市場冷門的行當。”
但生性好玩的王振堯,還是堅持做了下來。在他看來,電焊、美發、微景觀設計考驗的都是手頭上的功夫,只要能靜下心來創作,就能“一通百通”。“我的老師就是大自然,就是生活。”王振堯說,因從小在海島長大,盡管他離開家鄉多年,但對于海邊生活的場景還是歷歷在目,因此他的作品都喜歡還原大自然的景色。去年,他在大嶝科創基地里創作的海島風情微景觀作品,就是他從海島上取材,把廢棄的海蠣殼、破漁網等都拿來利用的成果。
因為是手工打造,所以王振堯的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王振堯希望,能繼續通過自己手頭上的功夫,讓更多的朽木煥發出第二次生命,為人們提供更多更美的視覺享受。目前,王振堯和創業伙伴梁子,致力于微景觀、盆景設計和制作,未來規劃著在家鄉或者周邊地區開設景觀設計公司,為當地鄉親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