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戲袍
陳偉順指導學生唱歌仔戲。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李曉輝 圖/記者 劉東華)“南音和歌仔戲都是優秀傳統文化,流傳至今,要代代相傳。”出身梨園世家的陳偉順牢記長輩教導,如今,他在北京師范大學海滄附屬學校開設歌仔戲校本課,組建戲曲社團,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歌仔戲。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陳偉順透露,他不僅要讓歌仔戲在海滄傳播,還將帶孩子們走出學校。最近,央視向北師大海滄附校邀約,邀請孩子們上央視唱歌仔戲。
入門
為了吃油條積極學南音成了鎮上的“小明星”
陳偉順是南音市級傳承人,出生在泉州,他的爺爺陳貽福是南音省級傳承人,也精通歌仔戲。
5歲時,陳偉順被送去藝校學南音。他笑稱,小時候最愛吃油條,可是一天只有一毛錢的零花錢,得攢兩天才夠吃一次油條。于是,爺爺以“學好一首曲子給10元錢”為條件,激勵他學唱南音。
陳偉順說,初學時,一首七八分鐘長的南音得一個月才能記熟,后面識字多了,越學越快,一星期就能學會一首。爺爺很爽快,每天都給他買油條,而他也從最初排斥學南音,到后來從內心感受到南音的美。
“爺爺常說,我很給他‘長臉’。”陳偉順說,從小學開始,每逢廟會,他都會被邀請登臺演唱,很多人都認得他,他也因此成為鎮上的“小明星”。
嘗試
看學生學南音有些吃力,改教更通俗的歌仔戲
在南音、歌仔戲等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陳偉順踏上了藝術之路,后來考上廈門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三年前,他作為人才引進對象,成為北師大海滄附校的音樂老師。除了音樂課,他還向學校申請開設有閩南特色的藝術課程,教授南音,組建南音社團。
“南音太難學了,二年級只有不到一成的孩子會閩南話,孩子們學得有點吃力,興趣也不高。”陳偉順說,第一個學期,南音社團只接收了8個孩子,但期末時還是舉辦了專場音樂會。爺爺通過錄像觀看演出,為他努力傳承傳統文化感到欣慰。
第二個學期開始,陳偉順改教更通俗易懂的歌仔戲。“爺爺說,現在戲臺下的觀眾多是老人,要在學校推廣歌仔戲,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并學會。”陳偉順多番調研,確定孩子們能接受歌仔戲,于是正式開設歌仔戲校本課,并組建以歌仔戲為主體的戲曲社團。
付出
自掏腰包20萬買戲袍,每周都自費去上形體課
開設歌仔戲課程之前的暑假,陳偉順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分為戲曲常識、名句賞析、曲牌學唱和戲劇形體等內容。
“要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光看圖片是不夠的,得上實物!”陳偉順說,他利用暑假到杭州、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磨破嘴皮讓廠家制作適合學生身材的戲袍。因為要重新設計,學生戲袍的售價比成人版戲袍要貴一倍以上。盔頭頭飾7000多元,他買了!一件“團龍蟒”戲袍一萬多元,他買了!鳳蟒戲袍三萬元,他也買了!
在學校戲曲社團的教室里,有各式戲袍數十件,還有各種盔頭頭飾。為了買戲袍,陳偉順花了約二十萬元,工資都快一分不剩了。“姐姐、姑姑心疼我,時常給我匯錢。”陳偉順說,爺爺去世前,得知他缺錢,將全部存款10萬元都給了他,讓他傳承傳統文化。
陳偉順還編寫教材。他尋訪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等劇團名家,用攝像機記錄訪談,福建閩劇院長陳洪翔也不計報酬地給予很大幫助。為了讓學生唱戲有伴奏帶,他花了好幾萬元,請專業老師作曲、配器、錄制。陳偉順也不斷在學習,每周自費到廈門藝術學校上兩節戲曲形體課,還去考了國家一級化妝師。
【收獲】
一學期教會整個年級,名家受感動也來授課
陳偉順說,一學期下來,二年級所有學生都會唱歌仔戲。他還讓孩子們學唱經典曲牌接受美德教育,如講鄰里和諧的《三家福》等。歌仔戲校本課程第一個學期結束時,學生們不僅專場演出,500名學生還合唱“七字調”歌仔戲,到場的歌仔戲名家都贊不絕口。
被陳偉順的熱情打動,莊海蓉、蘇燕蓉、王志斌、莊必芳、黃小英、陳麗娟等歌仔戲名家都成為授課老師。現在,陳偉順的戲曲社團接收了86名學生,每年納新時,報名學生都排起長隊,面試老師經常忙到晚上六七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