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一體化作業平臺(資料圖片)
可裝載8500輛汽車的滾裝船(資料圖片)
東南網5月8日(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在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工作中,廈門目前調查進展名列前茅,其中思明區率先全市啟動調查工作。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廈門全市海洋經濟實現總產值2281億元,同比增長10%。主打產業包括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產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呈現了極強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2017年在廈13個省級海洋經濟重大項目總投資503.0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317.16億元,占總投資計劃的63.05%,已超額完成計劃目標,位列全省第二。
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明顯,不少產業化項目相繼落地,海洋經濟增加值穩步增長,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工作順利推進,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正步入發展快車道。
調查 海洋經濟龍頭產業發展升級
“今年9月,我們承接的(1+1)艘2800客郵輪型客滾船就將正式動工,該型船的建造在國內尚屬首次,將成為廈門市一張新的城市名片。”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能華說。
這個項目將于2020年底交付給芬蘭船東,在北歐執行定點航線;該項目船長218米,有13層甲板,1100個艙室,可容納旅客2800人,船上配備各種風格餐廳、免稅店、游泳池、影院、水療、酒吧等娛樂設施,是目前國內承建的最豪華的、單船價值最高的客滾船,為此廈船重工聯合芬蘭和瑞典的專業公司一起組建了一支國際化聯合團隊進行項目管理,該項目的建造將為廈船重工在豪華郵輪設計施工及管理方面積累經驗。
作為廈門海洋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以廈船重工為例,其近年來的轉型升級發展頗為引人側目。
廈船重工針對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傳統三大船型(集裝箱、散貨、油船)一單難求的現狀,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尋求研發專、精、特船型,以求在細分市場站穩腳跟,使企業獲得發展,而郵輪型客滾船、豪華郵輪項目就是其中的核心產品。
事實上,針對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最新態勢,轉型升級,謀求更大平臺之下的發展,已經成為廈門龍頭海洋企業的廣泛共識。
針對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提升海洋資源集約化利用水平和海洋產業競爭力,實現海洋經濟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要求,海洋生物產業龍頭企業廈門匯盛生物有限公司積極應對,從早期單純的水產加工企業,轉入從事高附加值的海洋微生物制品領域,在響應國家號召的同時,還一舉擺脫了行業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
據該公司總經理陳禮毅介紹,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如今的匯盛已成為國內知名DHA藻油供應商,成為專業從事海洋微生物發酵提取高附加值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已經市場化的產品主要有DHA藻油、DHA藻油微膠囊、裂壺藻粉、蝦青素等產品,未來將建成亞洲最大的DHA藻油和發酵法天然蝦青素生產基地,其創新品質的先進性和先導性將成為海洋經濟領域企業的典范。
在承載中船重工725所近六十年的防腐、防污涂料科研成果和推廣應用的技術經驗基礎上,廈門雙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近年來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海洋工程和工業配套保護涂料,在海洋防腐、防污和功能涂料領域打出了一片天,其科研成果已普遍推廣應用于重點重要軍品型號和國家重大工程的腐蝕防護,技術水平總體上國內領先,部分達到國際領先,凸顯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
廈門雙瑞腐蝕與防護專家吳建華博士表示,國家海洋裝備的建造,需要材料的腐蝕防護先行,更需要不斷創新技術和管理,實施創新驅動。近年來,公司強力開展技術創新工作,研發了系列化的環保、多功能海洋涂料產品,并推廣應用于船舶與海洋工程、跨海大橋、海上風電設施、石油石化裝備、能源領域裝備等,同時為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基礎。
海洋涂層的發展方向是環保化、長效化、功能化和智能化,環保化的主要實現途徑有無溶劑或高固體分、粉末涂料、紫外固化、水基涂料等;而智能涂層在未來的十年內會有跨越式發展和應用,海洋涂料行業發展仍大有可為。
引領 產業帶動集聚效應日漸顯現
海洋裝備制造領域的廈船重工,海洋生物領域的廈門匯盛,以及海洋材料領域的廈門雙瑞,都是各自領域的典型代表,在龍頭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下,廈門海洋經濟的產業集聚效應正日益呈現。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大力發揮海洋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的同時,廈門建立起產業化項目遴選機制,發揮企業的市場、銷售網絡優勢,配置對接科技成果,實現項目轉化落地,一批如廈門金日集團海洋活性殼多糖項目、廈門金達威集團多不飽和脂肪酸微膠囊、百美特公司海藻纖維等創新產品開發投產,迅速形成規模,一批海洋企業培育壯大。目前,廈門的省市新興龍頭企業達25家,涵蓋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種業、海洋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領域,上市公司9家,今年新增產品91個,新增品牌14個。
2018年,廈門力爭海洋經濟增加值實現659億元,同比增長10.2%以上,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舉措包括做好龍頭企業帶動、品牌引領和產業聚集發展,打造“一區三園兩帶”;大力推進海洋來源工具酶、殼聚糖藻酸鹽醫用敷料、蝦青素、海藻纖維、海生源放化療輔助配方食品產業化;加強材料供應、精深加工和產品制造等各環節的緊密銜接,結合引進涉海重點企業項目和培育種子階段項目和初創型企業等方式,提出目標客商、策劃生成招商項目。
觀察 打好海洋牌助力廈門經濟
一個必須引起高度關注的數字是,2017年,廈門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14.5%,比重日益加大。
同時,海洋經濟三次產業比重為0.4∶30.4∶69.2,處在一個良性發展的期間。
在梳理廈門海洋經濟近年來高速增長的發展之路上,繞不開的是完善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據悉,2012年以來,廈門共實施海洋經濟項目147項,項目總投資47.55億元,建成或改造生產線81條,預計新增研發投入12.94億元,建成企業研發中心、技術平臺27個,實現成果轉化61項,項目實施卓有成效。
通過對全市沿海海洋水質、水文、氣象等方面的各類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實現對海洋各條線信息資源共享與流程協作的統一調度指揮,實現行政辦公、內部審批、任務協同、資源共享、門戶集成等多個功能,不久前,廈門“智慧海洋信息化建設項目(一期)”正式啟動。
廈門“智慧海洋”一期建設項目獲2017年市財政性投資信息化項目專項支持,重點建設智慧海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海洋生態環境信息共享等內容,項目建成后將對推進廈門海洋基礎設施和海洋數據深度融合起到關鍵作用,并助力廈門成為國家“智慧海洋”樣板城市。
記者了解到,一期項目將結合海洋漁業管理服務及涉海產業的需求,采用“1+2”的模式,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基礎的應用支撐平臺,可實現數據的采集、存儲、互聯互通與開放共享。
事實上,近年來廈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工作穩步推進,“十二五”實際完成總投資14.25億元,“十三五”實質性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建設,共立項18個,總投資9.22億元。
打好海洋牌,助力廈門經濟,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正提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