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遼水庫舊貌換新顏。記者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以前水庫邊上雜草叢生,水又很臭,跟垃圾場似的,那時候沒有人愿意靠近。”家住湖里區(qū)禾山街道艾德花園小區(qū)的鄧女士,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埭遼水庫公園改造前的面貌。 而如今,她幾乎每天都會到公園溜達兩次,跑跑步,練練瑜伽。看著孩子們在草地嬉戲,白鷺在水上飛過,鄧女士不禁感嘆:“附近的居民健身有去處了,真的感覺很幸福。” 曾經“臭名”遠揚的水庫 埭遼水庫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也稱“湖蓮保”。因濱海,筑堤防護,當?shù)厝吮銓⑺Q為埭,即海岸的意思。埭遼水庫曾是廈門最大的水庫之一,隨著城市變遷,面積不斷縮小,且由于污水涌入,未進行截污,致使庫區(qū)水質嚴重惡化,漸漸成為一個“臭水溝”。因此,改造工程勢在必行。 2014年,埭遼水庫進行了一場拔除“膿包”的美化“手術”,脫胎換骨后的埭遼水庫成了湖里區(qū)最大的公園之一。干凈的活水、成排的綠蔭、供歇的長椅和五彩的燈光,將其過去“臭水溝”和“垃圾場”的惡名一一粉碎。 鄧女士介紹道,這幾年,公園儼然成為附近居民鍛煉身體、茶余飯后的新去處。每當夜幕降臨,能看見老大媽穿上裙子跳起倫巴舞,年輕人自娛自樂放聲歌唱,小孩則在涼亭里肆意玩耍。 提供游憩空間的公園 據(jù)了解,如果算上水體的面積,目前的埭遼水庫公園將近13萬平方米,是湖里區(qū)最大的公園之一。在景觀綠化工程方面,則包括水景景觀區(qū)、親水平臺及綠化景觀區(qū)。 公園通過運用豐富多彩的顏色,優(yōu)化色彩組合,將其與園區(qū)的風景融為一體,方便游客欣賞湖面風光。湖面上的水生植物睡蓮、美人蕉和再力花別有一番韻味。濱水護岸綠化成了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內設點綴園景的廊橋,為游客提供游憩空間。 作為一處休閑娛樂場所,埭遼水庫公園在改建之后受到了市民的喜愛。“讓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公園變得更美了,設計更合理了。有時候我會帶著相機過來,記錄下公園里美麗的人和景。而且,這里太適合鍛煉了。”正在公園跑步的李先生如是說。 鄧女士說,晚飯后,他們一家經常到公園散步,有時候是跑步,跑累了還可以在步道旁的長椅歇歇腳。“我還會跟兒子玩游戲,分別從兩頭出發(fā),再跑到中間會合。”鄧女士說起在公園的活動,由衷地感到開心。 |
相關閱讀:
- [ 05-11]山包和灘涂地的蛻變 進五通燈塔公園跑圈吹風聞聞花草香
- [ 05-11]鍛煉泡茶聊天 公園文化正改變著廈門市民的生活方式
- [ 05-10]仙岳公園南側步道變成瀝青路面 變得更美更好走
- [ 05-10]荒廢避風塢變身城市"綠肺" 五緣灣濕地公園營造原生態(tài)景觀
- [ 05-10]荒涼小山包造出生活"氧吧" 虎頭山公園健身娛樂一應俱全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