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一臺機器一天插秧30畝 效率是人工的20倍左右 同樣是插秧,在同安蓮花鎮卻是另一番景象。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蓮花鎮的一處水稻田,隨著一臺自動插秧機“突突突”地前進,沒過多久,機器開過之處,便留下6列整齊的秧苗,放眼望去水田里鋪滿了一片新綠。當插秧機到達田埂時,師傅只要操作一下方向盤,將插秧機調頭,又可以馬上接著插秧。整個過程,師傅只要坐在插秧機上便能完成插秧作業。唯一需要他下車的時候,就是插秧機上的秧苗用完了,他得把貨車上的秧苗轉移、補充到插秧機上。 這臺自動插秧機來自同安順仔農機服務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張志順介紹,自動插秧機可以大幅提高插秧的效率。一個師傅搭配一臺自動插秧機,一天可以完成約30畝的水稻田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左右。 【數據】 廈門市水稻耕種收 過半已經機械化 “今年的訂單量比去年又增加了不少。從4月初到現在,我接到的插秧訂單已有700畝左右了。”張志順說,這幾年來,想用自動化插秧的農戶越來越多。現在工人每天早上6點多就開始插秧,中午短暫休息后又繼續忙到傍晚6點多才收工。即使這樣,現在還有很多農戶排隊等著他們去幫忙插秧。 廈門市農業機械監理所農機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我市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程度逐年提高,2016年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47.59%,2017年躍升為52.9%。而隨著機械化農作的普及,他估計,今年水稻耕種綜合機械化水平比去年還會有所提升。 【轉變】 以前喜歡“抱團取暖” 如今“單打獨斗”居多 顏族說,現在島外農戶種植蔬菜居多,種植水稻的比以前少了很多。種水稻有時是為了在同一塊農田上輪種不同農作物,讓下一季或來年種植的蔬菜少得病害,提高蔬菜的產量。但在以前,農村種植水稻可實實在在是為了填飽肚子。 與現在“單打獨斗”的勞作方式不同,以前種植水稻的農戶多,下田的人也多,村民插秧時喜歡“抱團取暖”。顏族回憶,每當到了水稻插秧的季節,村民間就會自由組成小分隊,一起種完一家的水稻后,再一同種植下一家的水稻。這樣的合作方式不僅效率高,而且鄰里之間聚在一起勞作,有說有笑的,時間過得快,勞作起來也沒有那么疲倦。 |
相關閱讀:
- [ 04-09]集美區田頭社區書院舉辦農耕插秧體驗活動
- [ 08-11]品味農耕樂趣 集美田頭書院開展插秧體驗活動
- [ 06-24]閩江公社精彩插秧季活動 開啟互聯網+農業新浪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