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嶺教授在廈門市音樂學校給學生上公開課。
海西晨報訊(記者張薇)美妙的音符在指尖上流淌,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婉轉(zhuǎn),把耳朵叫醒……近日,一場音樂盛宴在琴島鼓浪嶼舉辦。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攜學生來廈,與廈門市音樂學校開展學術交流,讓音樂碰撞出火花。
音樂會上,三名功底扎實的少年鋼琴家,彈奏了國內(nèi)學生較少演奏的經(jīng)典曲目。期間,還穿插了陳巍嶺和演奏者的即興交流,介紹曲目創(chuàng)作背景與特點分析。
廈門市音樂學校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蓋英介紹,陳巍嶺在鋼琴專業(yè)領域非常有經(jīng)驗,他應邀來舉辦學生音樂會、大師班講座,希望加強兩校在學術方面的交流。
特寫
一天磨合“四手聯(lián)彈”
在當晚的演奏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兩校學生表演的“四手聯(lián)彈”。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生陳秉健與廈門音樂學校學生劉珊伲合奏《洋娃娃組曲》《搖籃曲,喵》。四只手在悠揚的琴聲中配合默契,演奏出動人的旋律。
年僅14歲的陳秉健說,她與搭檔劉珊伲是在表演前一天才初次見面,彼此之間從不熟悉到配合默契,實屬不易。
陳秉健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她說:“平時,我們分別在上海和廈門練習自己的部分,但空閑時,我也會彈奏劉珊伲的部分。”陳秉健想象著搭檔在演奏時的感覺,以此來調(diào)整自己的節(jié)拍。
此外,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生張根瑞和廈門音樂學校學生蔣殊含也四手聯(lián)彈《浪漫曲》、《意大利波爾卡》。張根瑞表示,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練習,但他和蔣殊含卻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音樂會結(jié)束后,他們便成了好朋友,還留了聯(lián)系方式,以便日后交流。
陳巍嶺
人物故事
陳巍嶺:與琴島淵源頗深
“廈門是我回國后舉辦獨奏會的首站城市,我與廈門有著神奇的緣分!”采訪中,陳巍嶺介紹,他小時候在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和附中學習,后來留學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音樂學校。
據(jù)介紹,陳巍嶺祖籍漳州,是知名澳大利亞籍華人鋼琴家,現(xiàn)任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享有國際聲譽。他被英國權威古典音樂雜志《留聲機》稱為是一位“古典音樂理想的捍衛(wèi)者”。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巍嶺與胡友義老先生結(jié)識,聽聞了胡友義老先生與廈門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的故事。那古老的藝術價值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令陳巍嶺產(chǎn)生了魂牽夢縈的向往。
循著琴聲,2000年,陳巍嶺來到了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并在廈門藝術劇院舉辦了回國后的第一次鋼琴獨奏會。從此,他便和廈門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而后又數(shù)次來廈門演出交流、講課。
此次陳巍嶺應廈門市音樂學校的邀請,舉辦學生音樂會和鋼琴大師班講座。跟隨他多年的學生也和廈門市音樂學校的學生分享心路體驗和成長故事。“通過專業(yè)切磋和學術交流,更能帶動兩校學生音樂學習的發(fā)展。”陳巍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