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繁殖羽光鮮亮麗 不少鷺鳥換新裝 昨日,記者跟隨我市觀鳥愛好者凌飛鶴來到筼筜湖和五緣灣濕地公園,發現不少鷺鳥已經換上光鮮亮麗的繁殖羽。 畫上鮮綠色的“眼影”,涂上艷麗的“口紅”,穿上潔白的“婚紗”,大白鷺高傲地站立在湖邊“招蜂引蝶”;身披白色“蓑衣”,頭上翹起兩根飄逸的“小辮子”,小白鷺貌似書香世家的白衣秀才;披著金黃色的頭紗,涂上橙色的“口紅”,穿上一襲金色的“旗袍”,兩只“顏值”超高的牛背鷺正偎依在一起“秀恩愛”;戴上了紅色的“美瞳”,身穿藍黑色“西裝”,“臭美”的夜鷺正站在堤壩上欣賞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倩影…… 進入繁殖期,鷺鳥的捕食現場也頗有意思。除了填飽自己的肚子之外,鷺鳥還要“養家糊口”。“它們叼著魚,如果魚頭朝里就是自己吃,如果魚頭朝外就是準備喂食配偶或者幼鳥。”凌飛鶴告訴記者,根據鷺鳥所捕食魚類的大小,還能分辨出幼鳥年齡。 除了已經“換裝”的鷺鳥之外,還有鷺鳥處于非繁殖期。現場,一只池鷺站在水邊捕魚,它羽毛褐色,有著細細的縱紋,就像穿了件麻布大衣。不過,凌飛鶴告訴記者,池鷺要“戀愛”的話,真是舍得花心思“打扮”——它會穿上酒紅色的“圍脖”、披上深色“坎肩”,氣質不凡。 【揭秘】 過了繁殖季 還會再換裝 什么是繁殖羽呢?凌飛鶴告訴記者,因為求偶的需要,鳥類在繁殖季節羽毛會比非繁殖期光鮮亮麗,因此被稱作繁殖羽。 鷺鳥在繁殖期,頭部后側還常常會有冠羽,有的鷺鳥還會長出特別漂亮的矛狀羽,看著像“婚紗”。“還有些鳥在繁殖期喙和腳也會變顏色。”凌飛鶴說。 據凌飛鶴介紹,一旦過了繁殖季節,許多鳥類就會換上羽色暗淡的非繁殖羽。因為絕大多數鳥類在夏季繁殖,所以繁殖羽又被稱為夏羽,非繁殖羽又被稱作冬羽。 【延伸】 在廈觀賞鷺鳥 可到這些地方 據了解,全國擁有鷺科鳥類22種,而廈門就有17種鷺科鳥類。其中,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通稱白鷺。而廈門市市鳥指的是小白鷺。 據凌飛鶴觀察,在鷺島,小白鷺和夜鷺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留鳥,因此數量也較多。事實上,如今在廈門,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大白鷺、池鷺、黃尾鳽、栗尾鳽、牛背鷺等鷺鳥。那么在哪里才能欣賞到這些“換裝”成功的鷺鳥呢?記者采訪專家,為您梳理廈門鷺鳥觀賞地圖。 島內: 筼筜湖:大白鷺、小白鷺、夜鷺,偶爾也能看到牛背鷺 五緣灣濕地公園:小白鷺、夜鷺、牛背鷺 湖里公園:綠鷺 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大白鷺、小白鷺、夜鷺、牛背鷺、黃尾鳽 島外: 園博苑:大白鷺、小白鷺、夜鷺、牛背鷺、黃尾鳽、栗尾鳽 馬鑾灣:大白鷺、小白鷺、中白鷺、夜鷺、池鷺、牛背鷺、黃尾鳽、栗尾鳽 翔安大嶝島:小白鷺、大白鷺 【鏈接】 黑臉琵鷺 不是鷺鳥 在翔安,黑臉琵鷺如今也換上了繁殖羽。換上繁殖羽的黑臉琵鷺簡直是美呆了,金黃色的“紗巾”繞在脖頸處,頭上戴了夸張的撒金“頭巾”,行動時有幾分威儀,站立時委實端莊,張開嘴又多了幾分呆萌。 盡管名字中帶有“鷺”字,但是它卻不是鷺鳥。黑臉琵鷺,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臺灣賞鳥人士稱之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它是屬于鸛形目、鹮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
相關閱讀:
- [ 12-21]筼筜湖管理中心采取引鳥措施半年多 每天吸引80多只鷺鳥
- [ 02-25]悅華酒店舉辦“廈門的鷺鳥”主題展覽 持續一個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