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5·18國際博物館日” 一幅國畫藏品從日本回流祖國 坐鎮專家在廈博“國際博物館日”免費鑒寶活動中收獲驚喜
專家在仔細觀察市民收藏的畫作。(記者 郭 睿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郭睿)鑒寶,讓專家興奮的不外乎是藏家帶來真寶貝。不過,昨日在廈門市博物館一樓大廳坐鎮的專家遇到了更激動的事——一幅曾流往日本的中國畫又回到了祖國,這也成為今年廈博“國際博物館日”免費鑒寶現場的一個驚喜。 首幅鑒寶畫作是真品 16日,市民小甘在《廈門日報》上看到專家天團免費鑒寶的消息后,他家里就熱鬧了起來。長輩交給他一幅畫,畫上是中國人喜愛的雞和竹,讓他拿給專家看一看。昨日一早,小甘就趕到廈博,成為字畫組的首位客人。負責接待他的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廈博陳列展覽交流部主任趙慶生。 一會戴著眼鏡看,一會拿掉眼鏡瞧,一會關注畫的技法,一會盯著裝裱方式,趙慶生看得很仔細?!澳氵@幅畫回頭要么找人手工重新裝裱一下,要么做個框裝起來,不能經常卷起來再攤開,廈門很潮,易折。”趙慶生這席話一出口,圍觀的人們都聽出來了,這畫有戲。 “畫的內容比較吉祥,畫工也不錯,公雞是用工筆,竹子是寫意,是中國傳統的水墨淡彩畫。從絹的質地來看,年代應該不會太早,因為明代的絹沒有如此細膩,網格比較大,這個應該是清代以后,我推測它最早應該是在民國創作的,但作品的確是真品?!壁w慶生指出,這幅畫的裝裱很有特色,看得出是日本裱法,從用的材料能看出,曾經的藏家是個富戶且對這幅畫很看好,雖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也有收藏價值。對這個鑒定結果,小甘表示很欣喜。他告訴記者,這幅作品的確是家里人從日本那邊的渠道收藏而來的。 年代最早是一方明朝硯臺 不是所有的藏家都像小甘這般幸運。一位從島外運來十多件陶器的大叔就鎩羽而歸,專家一眼就看出這些陶器都是近二三十年新燒制的。一位大姐本想看看自己的寶貝玉石項鏈有多少價值,卻被告知是廉價翡翠制成的,品相還不算好。負責雜項組鑒寶的文博研究館員、廈博鑒寶征集部主任陳文告訴記者,開門一個多小時他還沒看到入眼的寶貝,不過過手的藏品也的確有古物,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方明朝的硯臺?!敖ㄗh不懂收藏的市民最好謹慎涉足這個領域,很容易失手?!标愇恼f。 |
相關閱讀:
- [ 05-17]2018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25日在廈門會展中心舉辦
- [ 05-10]《校園門對門》第24期——藝術學院
- [ 05-07]2018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將于5月26日在廈舉行
- [ 05-07]思明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藝術展開幕 展出至14日可免費參觀
- [ 05-04]思明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藝術展開幕 展至5月14日
- [ 05-02]思明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藝術展將于4日正式開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