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節聚集了不少喜愛動漫的年輕人。
動漫愛好者和動漫角色扮演者合影。
廈門日報訊 (文/記者 李曉平 圖/記者張奇輝)“三只松鼠的故事,就是和你相遇在這個城市……”4月初,《三只松鼠》在卡酷少兒首播以來,多次獲得動畫片排名收視冠軍,周平均收視率也在同時段領先。鮮為人知的是,該動畫片是本市企業功夫動漫與互聯網食品品牌“三只松鼠”聯合出品的,在其迅速走紅的背后,業內人士看到的是超級IP帶來的巨大商機。
據悉,這部動畫片歷時兩年制作而成,截至目前,其新媒體全渠道播放量已突破500萬,愛奇藝單渠道播放量突破300萬。
日前,由廈門企業青鳥動畫與姚明織帶共同打造的《織夢盒子》入選今年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重點項目,其以盒子為形式載體,以故事情景式體驗為場景,整合織帶文化、動漫娛樂等為一體。作為文創產品,不僅可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中國絲織產品,成為城與城、國與國之間友誼連接的“文化使者”。
“將IP形象向文化、旅游延伸,這是接下來的趨勢。”王偉志說,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要“推動劇場、演藝、游樂、動漫等產業與旅游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游”的政策導向。在動漫和文旅結合的過程中,厘清文化條理,找到貼合主力消費人群興趣所在,找出具有吸引游客潛力、具備產業化變現能力的元素更是重中之重。例如,閩南文化代表之一的布袋(手指布偶)戲,操作難度和藝術價值都很高。“動漫IP的作用,就是把文化層面某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或者具象化,使其具備故事、溫度和生命靈性。”王偉志說,用動漫表現中華傳統文化,打造出新時代所認同的文化精品,這在5年前可能還只是一種愿景,但今天這已經是肉眼可見的浪潮。
《尋夢環游記》讓人對墨西哥文化產生了向往、《熊出沒》帶火了方特主題樂園……將IP打造與旅游相結合,學會用IP講故事,打造景區動漫形象,并不斷向線下延伸,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一大趨勢。李竹兵告訴記者,目前太姥山、寧德、德陽、寧波等景點和地區都在和他們洽談景區IP和城市IP的打造。他們花一千多萬元買回來笨笨鼠的IP形象,目前正在打造笨店、笨茶等線下衍生品。
現狀
IP正成為文創和商界的有力紐帶
近兩年來,“IP”已經成為橫跨中國文創與商界最有力的紐帶。
“三只松鼠”――互聯網第一堅果品牌,4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它是超級IP嗎?從產品的創造力與持續力來看,它顯然只能被稱之為“網紅”產品。“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也意識到單靠產品是不可能永久性引爆市場的,因此提出了泛娛樂化戰略。
4月9日起,由“三只松鼠”與功夫動漫聯合制作的《三只松鼠》動畫片在北京卡酷少兒首播,緊隨其后,全國數百家電視臺和主流視頻網站輪番播出,這正是其泛娛樂化戰略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將原本單一的實物產品變成一種文化,從而使得分散的粉絲變成有共同文化共鳴的群體,產品哺育內容,內容反襯產品,成為可循環的生態鏈,這是超級IP的進階之路。功夫動漫董事長李竹兵認為,品牌攜手動漫是市場年輕化趨勢下,增強消費者共鳴的有效途徑,由好的產業積累的動漫IP將是未來動漫IP授權的大趨勢。而動畫之所以被稱為泛娛樂化戰略的關鍵環,根本原因就在于動畫IP的超強可塑性。
挑戰
IP形象變現渠道有限 人才供不應求
綠豆蛙、酷巴熊、萌萌熊、功夫包子……這些都是廈門企業翔通動漫打造的原創IP形象,作為國家級動漫企業,他們從原創制作到版權授權圍繞IP進行全產業鏈開發,目前已打造和積累原創IP形象1500個,是國內目前擁有動漫版權形象最多的企業之一。“每一個IP背后就是一個實體產品,但是相對于前期大量的推廣投入,IP形象線下的變現途徑還是比較缺乏的。”翔通動漫董事長王偉志坦言,這也是目前這個行業發展的瓶頸,今年他們正探索將IP形象與影視相結合,這個渠道變現快,但風險也大。
王偉志說,當下動漫人才還是供不應求,廈門也不例外。李竹兵說,未來各種IP形象會越來越多,競爭會更加激烈。青鳥動畫的負責人林愛武認為,IP形象的變現,關鍵還在于其本身的生命力、內容的拓展性,這對動畫的創意、質量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聲音】
功夫動漫董事長李竹兵:以動畫為支點,持續性的內容輸出幫助企業建立擁有縱深的產品線,可以授權給文具、服裝、游戲、電子產品等各個行業;還可以成為商業美陳、舞臺劇等藝術表現形式;甚至可以成為零食店、KTV、餐飲、醫院、酒店等主題業態,這是IP形象的商業軌跡。
IP有多火?
IP,其實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版權)的縮寫。這個近兩年被互聯網公司捧紅的詞,正在以越來越高的頻率占據我們的視線,內涵也在不斷延伸。恍然間,幾乎所有我們目所能及的影視或文化或名人都能包裝為“IP”。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所謂“IP”都能夠被稱之為IP。
所謂IP,一定是文化積累到一定量級后所輸出的精華,具備完整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屬于自己的生命力。
具備這些標準的IP,在不同的文化圈層中,有不同的認知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