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社科聯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圖為集美學村。(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日報訊 (記者應潔)發動挖掘高校的智庫力量,為地方發展獻計獻策;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田野調查、課題研究,保護傳承地方文化;借助學會、研究會的專業力量,開展心理知識普及等惠民活動……在集美,這些工作的背后,都離不開一個組織――集美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集美區社科聯”)的功勞。
昨天,集美區社科聯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委員,唐金富當選集美區社科聯第二屆委員會主席。審議并通過了區社科聯第一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及《集美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章程(修改草案)》。集美區委書記李欽輝在會上表示,希望新一屆社科聯領導班子認真總結經驗、發揚成績、主動作為,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推動轄區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更好地服務“五大示范區”建設大局。
自2010年成立以來,集美區社科聯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市社科聯、區委宣傳部指導下,積極發揮“橋梁紐帶、組織協調、咨詢服務、宣傳普及”的作用,成為促進區域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促進集美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聚焦主題主線 傳遞正能量
去年11月開始,一支由社科專家等組成的區委“十九大精神@你我他”宣講輕騎兵先后走進集美的企業、機關、村居、校園、軍營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十九大精神宣講。
作為黨委領導下的學術性群眾團體,集美區社科聯聚焦主題主線、積極開展黨的重大理論宣傳,近年來先后組織社科專家參加區委宣講團及集美區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講團等,深入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和駐集部隊宣傳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好黨的理論、觀點的正面宣傳者和正能量的凝聚者、傳播者。
立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集美區獨特的“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區社科聯積極引導廣大社科工作者傳播時代精神,傳遞正能量。
挖掘特色資源 助力地方發展
在集美,由區社科聯與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聯手組建的“集美社科專家庫”陣容強大。專家庫目前有100多名專家學者,涵蓋哲學、政治學、法律、黨建、歷史和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建筑學、文化新聞出版等各個領域,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紐帶橋梁與和重要智囊。
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學村,高校云集、人才智力資源豐富是集美重要的優勢。區社科聯充分利用轄區高校資源為地方發展獻計獻策,切實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先后完成了《基層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踐研究》《眾治成“美”:“人文集美”引領下集美區創新社區治理的實踐研究》等一批調研成果。
尤其在挖掘集美特色學術研究,在“一精神三文化”研究、民俗研究等方面,區社科聯不斷深化拓展更具優勢的專業化智庫建設,先后完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傳統民俗活動研究》《集美區民俗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帶一路”戰略視角下傳統民俗活動的傳承:提升后溪城隍廟會的思考》等研究報告。研究課題《以民俗為載體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獲得了中國政研會2016年度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搭建平臺 促進學術交流
此外,區社科聯還積極搭建平臺、促進學術交流,多次舉辦社科論壇,以“弘揚嘉庚精神建設美麗集美”“在民俗活動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吸引專家學者積極提出建設性的專業意見。
去年11月的舉辦的社科論壇圍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集美文化自信”邀請社科專家就嘉庚精神的傳承和發展、閩南僑鄉文化資源保護等議題進行分享討論,對進一步傳承“一精神三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期間,由區社科聯參與主辦的“端午文化論壇”也在兩岸越來越有影響力。經過多年的發展,集美端午文化論壇研究成果豐富,已成為弘揚嘉庚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展現集美獨特人文魅力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依托專業力量 打造惠民利民項目
作為集美區社會科學領域各個學會、協會和研究會的“大家庭”,區社科聯積極發揮這些專業組織的力量,緊扣百姓所需,打造惠民利民項目。
2014年5月,集美區心理學會成立,這是福建省成立的首個縣(區)級心理學會。學會成立后致力于推行“心靈綠洲”計劃,廣泛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軍營,以及進特殊群體活動,深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區社科聯還通過每年的“三下鄉”“全省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宣傳周”“社科專家學者走基層”等系列活動,積極傳播社科知識,將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稅收政策、金融安全、消費維權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送上門”,發揮了社會科學傳承文明、資政育人、創新理論、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