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 5月26日-28日 觀展方式:可通過“藝術廈門”微信平臺購票或現場購票,憑身份證入場 參觀者觀賞雕塑《港灣》。(本報記者 黃 嶸攝) 廈門日報訊 一個16米高的白色“小人”,昨日出現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門前。這尊裝置有個好聽的名字——《聽風少年》。微揚著頭的他豎起耳朵,傾聽來自廈門海邊的風聲,也許還聽到了身后會場傳來的2018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開幕的鑼聲。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重耕出席開幕式。 本屆藝術廈門由廈門市委宣傳部指導,展會面積達2.1萬平方米,匯聚了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上千名藝術家的作品。展會圍繞“共建城市生態系統”這一主題,分為經典藝術區、當代藝術區和公共藝術區三大板塊。經典藝術區下設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的《全國著名人物畫邀請展》,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策展的《第五屆福建省寫意畫大展》以及知名畫派、知名藝術家的展覽,是了解當下國內美術創作風向的窗口;當代藝術展區匯聚51家畫廊及藝術機構,包括不少難得一見的大家精品,比如黃永玉、蔡國強、草間彌生等的創作,甚至達利、畢加索的經典版畫,11家臺灣頂級畫廊的加入則讓此次展會的兩岸特色更加鮮明;公共藝術區今年格外引人矚目,除了16米高的《聽風少年》,還有陳文令的《沐浴星光》、楊柏林的《銀色海岸》、劉若望的《狼來了》等一批兼具思想性及美感的藝術裝置,展現對當下生態環境的關注以及對生命的思考是它們的共通之處。 【亮點】 規格提高 今年是四歲的藝術廈門第一次在全稱中加入“國際”二字。自創辦以來,藝術廈門在境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作為廈門促進藝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一批優秀的本土藝術家通過藝術廈門走向更大舞臺,越來越多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也通過這方平臺走進廈門百姓家,在進一步激活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動力的同時,也涵養了廈門的藝術收藏氛圍。 本土力量 廈門藝術家也是這場盛會里不容忽視的一股創作力量。他們出現在中國美協策劃的展覽里,比如擅長人物畫的王新倫;出現在名家個展區,比如漆畫家陳金華;也有畫家的作品散見于各家畫廊的收藏中。現場還有一塊專門區域,展出了廈門海滄的油畫、同安及翔安的農民畫,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作品留住了不少觀眾的腳步。 發展迅速 藝術廈門是十八大以來我市打造文化產業千億產業鏈的重要載體之一,經過四年發展,不論國際化程度、參展藝術機構數量、參展作品的質量、辦展規模及策展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已經成為廈門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依托。數據顯示,2017年,廈門市文化產業的增速超過16%,其中藝術服務業增速更是超過了30%。 |
相關閱讀:
- [ 05-27]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薛保瑕6件抽象藝術作品亮相“藝術廈門”
- [ 05-21]泉州市舉辦2018殘疾人藝術作品展暨手工藝品網絡展銷平臺啟動儀式
- [ 05-19]藝術廈門博覽會26日開幕 上萬件藝術作品展出三天
- [ 05-17]泉州市2018殘疾人藝術作品展舉行
- [ 05-10]漳浦將舉行“黃道周書畫藝術作品展” 作品征展進行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