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的輪渡,“公交”還是這家企業的顯著標簽――當時,輪渡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鼓浪嶼居民。“票價一兩角錢,和現在比,談不上什么服務,就是運送過渡的旅客。”廈門輪渡有限公司顧問謝瑞隆回憶。 當時還是“小年輕”的謝瑞隆,剛到輪渡就業。他發現,這家公司比較窮,“年年虧損,每個月3元的獎金,有時候都發不出來。”他說。 企業虧損、人心不穩,更不要提正常發展,怎么辦?1983年,在市城建局工作的王炳章被調到輪渡公司當負責人,他立下軍令狀:“一年改變輪渡面貌!”之后,“依托碼頭,以副養主,拓展多種經營”的發展思路被提出,這是當時外資公司才有的模式,在身為國企的輪渡公司中實行,的確是一次大膽創新。 于是,輪渡的副業,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比如,謝瑞隆和同事們推著小車去中山路批發冰棍,再回到船上叫賣,后來,冰棍賣到了由輪渡公司自主經營的“海上舞廳”――輪渡20號船白天運客,晚上則搖身一變,掛上星星燈、撒上滑石粉,變成舞廳。輪渡退休職工黃碧玉當時是一名票務員,晚上也去幫忙賣啤酒和冰棍。她還記得,當時的啤酒是散裝的,灌進瓶子里,泡沫太多,灌多了溢出來,灌少了遭抱怨。 夜晚的廈鼓海域上,一艘渡輪打滿星星燈,放著音樂,船上的人們在跳著舞,也有的人在吹著海風喝咖啡……這個場景,吹活了人們的思路,也讓輪渡開始扭虧為盈。1983年,輪渡公司僅有3條航線,幾年后就增至7條。除了常規的廈鼓航線外,還包括環鼓航線、海上小巴航線、直通“海上樂園”的專線。 不得不提的,就是“海上樂園”專線。當時,輪渡公司每天有107班船,載著近萬人往返“海上樂園”――“海上樂園”以萬噸客輪“鼓浪嶼號”為載體,船上有歌舞廳、咖啡廳、游藝廳、酒店,是當時最時髦的娛樂場所,一個“海上樂園”的胸章,是當時孩童們胸前最“潮”的飾品。 看著“海上樂園”這么賺錢,輪渡也決心把副業做大。于是,碼頭上有了鋼琴咖啡廳,和香港企業合資開海鮮坊,和東北客商合作賣土特產,在三丘田碼頭廣告牌下開旅店,和民營企業合資開展環鼓游、海上看金門……在多樣化經營下,輪渡公司摘掉了虧損的帽子,營業收入逐年增加,直到現在,廈門輪渡仍是全國唯一不需要接受政府補貼的輪渡公司。 建章立制 實行現代化企業管理 改革開放初期,輪渡還是讓政府頭疼的“老大難”企業――由于長期粗放管理、缺乏規章制度,有些員工的精神面貌比較松散,企業形象也亟待扭轉。 記者查詢到一份老資料,上面寫了這樣幾個事件:“有一次,水手們在渡輪甲板上踢足球,球掉到海里,渡輪就拉著整船旅客去撈足球……”“還有一次,船員發現海里有幾只迷途的鴨子,便載著乘客在海上兜圈子,開著渡輪追鴨子”…… “王炳章當時立下的軍令狀,除了扭轉企業虧損的面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人的精神面貌。”謝瑞隆說。 企業的出路和發展要靠改革。“抓教育引導人、靠機制管理人、用制度約束人、借輿論監督人、人好企業就興。”在這樣的理念下,王炳章“摸著石頭過河”,狠抓紀律,同時大刀闊斧“精兵簡政”“減員增效”,改三班制為兩班制、實行多勞多得,留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但是,個別懶散成性、不愿意多干活的員工對此意見很大。有一名船員為表示不滿,把控制舵輪的油壓放了,差點造成嚴重后果;還有一次,一名船員偷偷把螺栓從渡輪的煙囪丟進去,直接導致發動機穿孔。但當時的輪渡領導班子沒有退縮,當機立斷,與相關部門一起迅速破案,遏制了不良風氣。 企業管理步入正軌后,1990年,廈門輪渡獲評“國家二級企業”;上世紀90年代末期,輪渡借鑒境外經驗,先后推行現役軍人免票、公共場所禁煙等舉措,管理不斷規范。 為了向國際標準看齊,1998年開始,廈門輪渡開始啟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在來自上海和廈門本市專家的指導下,草擬標準、修改細節、申請認證,兩年后,廈門輪渡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ISO9000認證的輪渡企業。 從那一刻起,輪渡公司的管理質量得到了“質”的提升,也以此為起點,至2018年,輪渡公司已經連續18年取得相關認證。 |
相關閱讀:
- [ 05-14]昨晨一女子在輪渡附近不慎落海 路過游客果斷跳水救人
- [ 04-28]65周歲以上臺胞可辦理敬老卡 刷卡乘公交、輪渡免費
- [ 03-19]男子喝了點酒不小心墜入海中 輪渡工作人員合力施救
- [ 02-01]春節期間輪渡客票全部上網銷售 2月1日上午9點開賣
- [ 01-10]今日雨霧天氣仍將持續 輪渡廈金航線一度停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