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滄區委宣傳部與廈門日報社合作,在“家訪”大型策劃欄目中特別設置的《耕讀海滄家風佳話》欄目繼續進行。本周,本報記者走進兩個定居在海滄的“新廈門人”家庭。 一個是小家庭,笑聲朗朗——母慈子孝,一家三代同心做公益,為海滄的建設盡綿薄之力;另一個是大家庭,歌聲悠悠——來自各地的“新廈門人”在海虹社區組成合唱團大家庭,為傳誦海滄的好家風,放聲歌唱。 無論是笑聲還是歌聲,我們都從中聽見了家庭的和美與歡樂。延續千年的耕讀文化,悄悄地浸潤在這些“新廈門人”的家庭之中,孝老愛親的他們,為海滄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區,增色添彩。 海滄的家風佳話,我們一起來聆聽,我們一起來傳頌。 一家三代其樂融融同做公益溫暖他人 主題詞:同心 ●出鏡家庭:汪美娥,54歲,江西上饒人,新陽街道興旺社區“新廈門人”婦女互助俱樂部會長;丈夫鄭榮根,56歲,海滄東孚禾一美術學校行政人員;兒子鄭磊,33歲,寶宸(廈門)光學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經理;兒媳林莉莉,30歲,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員工;孫子鄭子軒,4歲。 ●家庭住址:杏林南路大唐世家小區 ●新愿:希望新陽書院越辦越好,希望家庭永遠幸福美滿,兒子媳婦能為廈門多做貢獻。 汪美娥一家與記者(右一)合影 “叔叔您好,請往屋里坐。”房門打開后,一名不足1米高的小男孩,大方地邀請記者進屋。他隨后跑進廚房,端出剛切好的水果。“不好意思啊,剛在整理活動方案。”汪美娥從屋里走出來,一邊向記者表達歉意,一邊看見小孫子已經安排妥當,忍不住把他抱起來親了一口,還豎起大拇指。 “這套房子是去年剛買的。”說起房子和家人,汪美娥打開了話匣子,“裝修時,我和愛人想過來幫忙現場監督,被兒子和兒媳‘拒絕’了。他們倆啊,總是不讓我們兩個老人碰一點重活。”她接著說,“兒子和兒媳真是特別孝順,做飯、洗衣這些活,一般是不讓我碰的,只是一個勁兒地叫我和老伴多看電視、多出去走走,生怕我們累著了。”汪美娥笑得合不攏嘴,她還說,小夫妻倆一到假期,還搶著要帶他們老兩口出去玩,“現在廈門和周邊的地方,我們基本上都玩遍了。” “除了帶孫子,做義工就是我最大的事業了。”汪美娥說,2013年她來到廈門,到街道的新陽書院從事志愿者工作,“平時,我們就是陪社區里的老人說說話、散散步。”到了2015年下半年,新陽街道興旺社區“新廈門人”婦女互助俱樂部成立,汪美娥被推選為會長。汪美娥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任何事都是親力親為,“經常組織一些關愛老人的活動,例如舉辦美食節,讓會員們一起動手,為敬老院的老人準備可口的餐食,還會表演一些節目,豐富老人們的生活。” “別看我們是婦女俱樂部,男會員也不少,我老伴和小孫子,就是其中兩位活躍分子。”汪美娥說,老伴鄭榮根對她從事義工活動,真是鼎力支持,“兒子兒媳平時忙,但周末如果有空,也常常穿上紅馬甲跟我一塊去。”她說,有一次去海滄一家農場做義工,午后氣溫逾40攝氏度,有些年輕人都扛不住,可是鄭榮根依然在烈日下幫忙搭架子、除草、施肥,晚上回家臉部都被曬得脫皮了。而小孫子也很喜歡跟她去做義工,不但會幫忙撿垃圾,還懂得把切好的水果遞給環衛工人吃。 “廈門市最美家庭”的牌子,被擺放在汪美娥家中電視柜里最醒目的位置,旁邊還有一張兒子兒媳抱著孫子的合照——一家人,一條心,和和睦睦的他們羨煞旁人。“兒子在廈大讀研究生,畢業后與兒媳一起在廈門買了房子,也算扎根廈門了。”汪美娥說,廈門真是一座美好的城市,他們一家作為新廈門人,會繼續同心做公益,將小家的溫暖傳遞給盡可能多的人,讓城市與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
相關閱讀:
- [ 05-13]公益推動閱讀 廈門大型公益徒步活動參加人數近300人
- [ 05-10]公益廣告進校園重在以德育人
- [ 04-03]捐贈2500萬元助力公益事業 陳章輝福信慈善基金會在廈成立
- [ 04-02]“益”起結盟 “益”起暖城 廈門首個微公益聯盟成立
- [ 04-01]廈門微公益聯盟成立 將引導更多愛心品牌加入其中
- [ 03-10]退休老奶奶當義工做公益 3年花掉5萬多元退休金
- [ 03-01]翔安大嶝島青年用自家新房打造公益圖書館
- [ 02-28]廈婦聯舉辦公益創投培訓 助力婦兒家庭領域服務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