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載道 耕讀明志 2015年5月,廈門市開始在全市探索建設集學習教育、文體活動、群眾議事和組織孵化功能于一體的社區書院,構建起資源整合、功能融合、隊伍聚合和“無門檻”、惠民生的“家門口”社區教育服務體系,深受居民群眾歡迎。2016年,海滄區開始開展“弘揚耕讀文化,建設幸福家園”系列活動,以逐步建成的27所社區書院為中心陣地,構建起覆蓋全區的耕讀文化傳播格局,帶動群眾廣泛參與到弘揚耕讀文化的實踐當中。 注入弘揚耕讀文化的內涵后,社區書院具備了在民風教化、價值關懷方面的功能和意義,也為四點鐘學校的脫胎積蓄了更豐厚的精神內涵和文化養分。 歷史悠久、文緣深厚的青礁村,是海滄最早推出四點鐘學校的地方之一。海滄發起“弘揚耕讀文化,建設幸福家園”系列活動后,青礁村積極響應,2016年底,陳氏家族后人將位于青礁村的族產——光裕堂的使用權捐獻出來,作為青礁村民的公眾大學堂,并取名為“蘆塘書院”。此時,曾經負責院前社規劃改造的臺胞李佩珍剛剛上任青礁村村主任助理,并開始為蘆塘書院的創辦和建設工作出謀劃策。 在海滄的現代城市開發中,青礁村處于邊緣地帶,但是,工業化、城市化進展仍然深刻改變了這里的社會形態,很多村民“洗腳上岸”,以務工或經商為生,不少在周邊務工的外來人員也來此租住。城市化浪潮和農村社會配套服務之間的落差,造成了許多難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小孩課后無人看管的問題。村中的青礁小學放學后,許多學生家長還在上班,而村中又沒有托管機構,孩子只能自行回家。 蘆塘書院與青礁小學僅隔一條馬路。李佩珍多次征求村民意見后,決定利用蘆塘書院開辦四點鐘學校,并把招生對象基本鎖定在貧困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群體中。下午放學后,由學校老師集合并帶領40多名學生走到書院,由青礁村網格員兼任的輔導老師對孩子們進行作業指導。 看到村里免費為孩子們開設四點鐘學校,村民的公益熱情被充分調動。許多學生家長報名當“愛心媽媽”,輪流前來為孩子們放學后的安全保駕護航;青礁小學也選派教師和高年級學生作為志愿者,到書院輔導孩子們的課后學習。 村民的支持和社會資源的注入,讓四點鐘學校的內涵大為拓展。在雕梁畫棟的古厝中,孩子們可以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學習家風家訓和國學知識;熱心村民還無償提供了一塊菜地,作為“蘆塘耕讀小菜圃”,讓學生體驗耕種勞作,待果蔬成熟后拿回家和家長分享。 授人以漁 學以致用 2017年,蘆塘書院在四點鐘學校方面的創新經驗引起海滄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全區各村居的社區書院中進行推廣;2017年9月,海滄區教育基金會成立,通過統籌和引領市場力量參與教育辦學,也為四點鐘學校的鋪開建設和持續運行進一步強化了資金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四點鐘學校在海滄的推廣,并非是蘆塘書院模式的照搬,而是根據各個村居的實際情況,大力調動當地的社會資源,針對性地設計課程和教學形式。這種因地制宜的建設方式,也讓海滄的四點鐘學校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 近日,廈門港引航站共青團支部策劃組織的《引航小課堂》系列公開課在海滄區北附小社區“四點鐘學?!闭介_講,通過站員的生動講述和船模的展示,小朋友們不僅學習了引航工作的相關知識,也對海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謂大開眼界。 這一課程是廈門港引航站團支部與北附小書院的共建成果。引航站所處的嵩嶼街道北附小社區,是海滄新興的現代化社區,居民以年輕上班族為主,北附小書院四點鐘學校的建設思路也更加靈活,不僅大力借助引航站這樣的駐地單位力量推出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還在教學形式方面做出創新。 在書院中,有一個玻璃柜里裝滿了各式文具、籃球、水壺等兒童文體生活用品,這些都是北附小書院四點鐘學校別出心裁的創新——上學存折的“換購”獎品。據書院負責人介紹,孩子們在這里上課或在閱覽室借閱后,都可以在自己的“存折”中積分,根據存折中的積分額度,就可以兌換相對應的獎品。 通過這樣的激勵形式和趣味化課程,北附小書院有效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跳出應試教育被動學習的窠臼,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海滄四點鐘學校的題中之義。 據海滄區文明辦負責人介紹,四點鐘學校的推出,一方面是為了服務基層民眾,解決他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現實困難,更重要的則是為了讓下一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和技能,并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希望四點鐘學校能夠成為全區教育體系的有益補充,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
相關閱讀:
- [ 05-29]兩岸萬名信眾 廈門海滄共祭保生大帝
- [ 05-28]海滄:新一輪治違攻堅戰全面打響
- [ 05-28]海滄區首次登陸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展覽、論壇人氣火爆
- [ 05-28]海滄開展紀念“全國助殘日”活動 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
- [ 05-28]海滄兩岸義工聯盟創新親子義工主題活動 體驗環衛工作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