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從單位退休后,何明全和幾位“小八路”在何厝小學義務擔任校外輔導員。唱隊歌、講故事、做展覽……愛國主義教育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中一代代傳承。 何明全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兩岸和平,才是老百姓穩穩的幸福。”在他看來,幸福,是和平發展帶來的社會巨變,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民生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廈門核心城區的思明區,利用經濟特區的平臺優勢,以及對臺交流前沿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總部、樓宇經濟,何厝社區周邊化身觀音山國際商務運營中心,高端大氣的商務樓群林立,成為產業“聚寶盆”。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百姓的生活也寬裕起來了。何明全和家里的兄弟先后蓋起了自己的樓房,以前吃不起的肉類、果蔬,成為了日常的消費品,教育、醫療、養老也不必再發愁了。 讓何明全更加感慨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兩岸親情。 “我母親是金門人,當時和許多人一樣嫁到何厝。母親去世前,讓我一定不能斷了和她娘家人的聯系。”上個世紀80年代兩岸關系轉好,何明全便開始了尋親的旅程。在侄子的幫助下,他最終聯系上了在金門的娘舅和阿姨。2005年,何明全登上開往金門的渡輪。和家人擁抱之時,他不禁淚流滿面。“現在,對岸的親戚過來只要1個小時,每個月他們都會過來聚聚,我們每年也會過去住幾天。”何明全說,這就是他眼中“穩穩的幸福”。 事實上,何厝小學所在的思明區正在為這樣的幸福努力著。目前,思明區正積極搭建兩岸基層和青年交流平臺,加強對臺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對接合作,搭建青創導師公益大講壇等平臺,加快打造國家級兩岸青年創業示范基地,完善臺胞驛站服務功能,增強臺胞情感認同,鞏固兩岸交流成果。思明區臺辦主任戴麗珠介紹說,思明區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為臺胞提供更精細化服務和搭建豐富多樣的聯誼平臺,打造幸福思明“臺胞之家”。 今年4月份,廈門市率先在全國推出《關于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計60條具體舉措,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廈門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廈門居民同等待遇,促進臺資企業在廈門更好更快發展。 |
相關閱讀:
- [ 05-31]思明人大代表主動作為 臟亂的活禽交易市場實現華麗變身
- [ 05-30]五個同事搭便車司機被罰2900元 思明查處超員違法214起
- [ 05-29]思明區為轄區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家”
- [ 05-29]上警車前老賴10分鐘籌齊欠款 思明法院開展集中統一行動
- [ 05-28]思明區臺灣青年公寓暨思明臺胞驛站前埔西聯誼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