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荷葉何田田》 廈門日報訊(記者佘崢 通訊員孫霄圖/記者黃少毅)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場演出,節目大都由各個藝術項目一等獎獲得者演出,那會是什么樣的情景? 前日,思明區教育局在閩南大戲院舉行的“思明區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優秀節目展演暨慶祝‘六一’文藝演出”,就是這樣一場“王中王”演出。 名為“特區好少年,思明新風采”的演出,匯集的是思明區今年中小學藝術節各項比賽一等獎的節目。 有分量拿一等獎都不一定能上臺 思明區教育局說,這場演出一方面是為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通過展現思明少年風采回望思明藝術教育的成績,另一方面則是為孩子們慶祝兒童節。 近400位“小戲骨”參加這場在閩南大戲院的演出,足足演了一個半小時,大部分節目都是思明區今年中小學生藝術節中各個項目的獲獎節目。1300多名觀眾則來自思明區所有的公辦中小學校,每所學校派出18名師生參加。 演出的承辦者――思明區青少年宮主任王珍珍說,有的項目,一等獎還上不了,必須是一等獎的第一名才有資格上。 通過思明區青少年宮的編排,這些節目呈現出更多新意。 思明區青少年宮民樂團的合奏《夏》,拉開演出的序幕。應該說,這類演出通常會因為承擔太多表現任務而背上包袱,不過這臺演出卻回到初心:不少節目純粹地表現出舞蹈的美、歌唱的美。譬如說,大同小學的舞蹈《初桃》,清一色的女生起舞,猶如初開的小桃花般美麗。 有新意用街舞來表達高甲戲傳承 弘揚傳統文化是演出另一條主線,但它也不是強硬灌輸,而是采用浸潤式滲透。 說到傳統文化,通常的文藝表演是直接“端上”傳統文化劇目,不過,思明區青少年宮表演的舞蹈《我就喜歡它》,采用“迂回”方法。它敘述一位愛跳街舞的小男孩,在家里無意間打開一個舊箱子――裝著曾祖父珍藏已久的高甲戲行頭。從那天開始,他愛上了高甲戲。節目中,頭飾,胡須,官袍,小丑,靴子……所有這些傳統元素,融入現在孩子能接受的藝術形式中。 有趣的是,舞蹈老師特別挑選一位剛學跳舞不久的一年級男孩擔任主角。在偌大的舞臺上,男孩懵懵懂懂,舞姿“幼稚”,卻反而增加別致情趣。 王珍珍說,這也是我們送給思明區小朋友的六一禮物,希望他們能夠喜歡。 |
相關閱讀:
- [ 04-28]參與公益花畫展 廈門征集“小戲骨”和花畫作品
- [ 02-14]廈門首支小戲骨主演MV 學員何悅嘉、許鈺欣主演主唱
- [ 01-07]小戲骨欄目簽約多名廈門小演員 解密劇組選角培訓等內幕
- [ 10-24]《小戲骨方世玉》海選廈門城市賽在集美舉行
- [ 10-19]廈門這些“小戲骨”飆演技,分分鐘吊打“小鮮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