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傳承歌仔戲,只為你開腔

2018-06-05 19:06:34林澤貴?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 “戲曲男神”陳偉順自掏20萬苦累也心甘

  《沈園情》劇照

  學生在練功。林澤貴 攝

  課后,陳偉順在指導學生排練歌仔戲。 施辰靜 攝

  孩子們在央視錄制現場。(資料圖片)

東南網6月5日(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蝶步曼妙的小旦、溫文爾雅的小生、韻味十足的唱腔……6月1日,央視戲曲頻道原創少兒戲曲節目《寶貝亮相吧》的錄制現場,由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簡稱北師大海滄附校)藍海豚歌仔戲社團一群“00后”“10后”小戲骨帶來的歌仔戲折子戲《黛玉葬花》《沈園絕唱》,瞬間征服了全場的嘉賓跟觀眾,博得陣陣掌聲。

讓這群基本不會講閩南話的“海娃”(海滄的孩子們)開口唱歌仔戲并應邀上央視表演的幕后大功臣,是被譽為“戲曲男神”的北師大海滄附校音樂老師陳偉順。出身泉州南安梨園世家的這位“90后”小伙子,牢記爺爺的囑托,把歌仔戲帶進校園,開設歌仔戲校本課并組建戲曲社團,甚至自掏20多萬元購買戲袍、制作伴奏帶等。在他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傳統文化和戲曲的“鐵粉”“小戲骨”,他們從海滄唱到廈門唱到全國,“文化自信”聲情蕩漾。

一份追求:開課傳授戲曲培養文化自信

在廈門大學藝術系主修鋼琴的陳偉順原本在廈門一家公立職校任教。三年前,陳偉順作為人才引進對象,成為北師大海滄附校的音樂老師。一向善用鄉土文化開展個性化藝術教育的北附校,看中的正是他“世遺南音市級傳承人”的身份。

進校后,意志躊躇的陳偉順就向學校申請開課教授南音,但他很快就被打擊了。作為古漢語藝術瑰寶,南音的學習難度很大,尤其是學校的孩子大多是不會講閩南話的新廈門人。一開始,一節課三個字的唱曲,孩子們都學不下來。

孩子們學得有點吃力,興趣也不高。第一個學期,盡管陳偉順“威逼利誘”加“連蒙帶騙”,南音社團也只接收了8個孩子。即便如此,磕磕碰碰地教了一個學期后,他愣是在學校成功舉辦了一場《陳三五娘》南音專場音樂會。

第二學期,從小對歌仔戲耳濡目染的陳偉順便決定改教更通俗易懂的歌仔戲。開課前,他特意對二年級學生做了一個簡單調查。調查顯示,不到2%的孩子看過戲曲,而且這些孩子們一致表示不喜歡。調查時播放的戲曲視頻,孩子們也在“不想學習”上達成一致。孩子們說:“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演的什么,唱的什么。”

這份調查的結果似一盆冷水一般從頭潑了下來。但細心的陳偉順又翻了一下那480份調查表,有一個現象給了他靈感:在4張現代人物寫真照和4張戲曲人物寫真照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選擇喜歡的是戲曲人物照片。隨機問了一下孩子為何喜歡,答案基本一致,關注點都在于“扮相很美”“頭飾很漂亮”。

立足調查結果,陳偉順打算從“扮相”入手。第一節歌仔戲課,他起了個大早,花了兩個小時開始化妝綁頭。當他以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站在課堂上,瞬間牢牢吸引了孩子的眼球。“這一節課效果很好,孩子們專注度很高。”陳偉順說,確定孩子們能接受歌仔戲后,他正式開設歌仔戲校本課,并組建以歌仔戲為主體的戲曲社團。如今,歌仔戲社團已吸收近90個成員。

“戲曲是美育的課程,在傳授戲曲的同時,讓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美有切身感受,可培育孩子們的文化自信、民族認同感及自豪感。”陳偉順說,為了讓孩子看到專業戲服上的精美刺繡,陳偉順利用暑假跑遍杭州、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磨破嘴皮讓廠家制作適合學生身材的戲袍;為了給孩子們做好扮相,他利用假期時間考取國家一級化妝師資格證;為了彌補自己并不擅長的戲曲形體,他又到廈門藝校自費學習。

一種動力:繼承爺爺囑托傳承祖輩藝術

在學校戲曲社團的教室里,有各式戲袍數十件,還有各種盔頭頭飾。“好的戲曲用品很貴,盔頭頭飾7000多元,一件鳳蟒戲袍要3萬元。”為了買戲袍跟盔頭,陳偉順花了約20萬元的工資積蓄。他還自編教材,為了讓孩子有戲曲伴奏帶,又花了幾萬元請專業老師作曲、配器、錄制。

主修鋼琴的陳偉順,本來月賺2萬元是很輕松的事,但現在,他工資幾乎一分不剩。不僅花錢,更花精力,為節約開支,他自己學著做頭飾、發包,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2點以后才能回家休息。好幾次,他都想要放棄,“歌仔戲不會因為我而沒落”。

支撐陳偉順走下去的,是爺爺的教誨跟期望。“爺爺是我藝術道路上的引路人、同行者,更是明燈。”陳偉順說,5歲的時候,他就被爺爺送到藝校學南音。那時候,他并不喜歡南音,但他愛吃油條,爺爺就以“學好一首曲子給10元錢買油條”為條件,激勵他學唱南音。在這樣的“利誘”下,他也從最初排斥學南音,到后來從內心感受到南音的美,并常被邀請登臺演唱,“爺爺常說,我很給他‘長臉’”。

后來,陳偉順在外求學,幾乎每天都能接到爺爺噓寒問暖的電話,對于傳統藝術的發展傳承是爺爺跟他談話的主旋律。陳偉順說,他其實不是很理解爺爺的那種感覺,“還是那句話,傳統藝術缺了你,照轉”。有一天,他回家看望爺爺,看到中風癱瘓在床的爺爺在用唯一能動的一只手撥弄著他的琵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寶貝,就要斷送在我手里了……”爺爺邊說眼淚就流下來了。這一幕,讓陳偉順深刻地感受到了爺爺有關戲曲傳承無人的那份焦慮。

陳偉順把他在學校開設戲曲課告訴了爺爺,爺爺頓時喜笑顏開,立馬塞給了他3萬元,讓他用這些錢開發戲曲課程。后來,爺爺通過錄像看了《陳三五娘》南音專場音樂會,為陳偉順努力傳承傳統文化感到欣慰。得知陳偉順缺錢,爺爺將全部存款10萬元都給了他,讓他傳承傳統文化。2017年暑假,爺爺臨終前一個晚上,還給他打電話:“你吃飯了沒有,要記得按時吃飯,好好照顧自己,爺爺時間快到了,你要記得爺爺說的話,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這門藝術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接完這個電話,陳偉順在有記憶以來,第一次淚崩,仿佛把積攢二十幾年的淚水一次性用完,收都收不住。隔天早上爺爺就走了,趕回老家見到爺爺,陳偉順沒有流淚。當時他心里是對爺爺滿滿的“祝福”,自己也默默暗下決心一定會幫爺爺完成他生前的心愿。

一個使命:播下藝術種子綻放戲曲之花

有“私心”的陳偉順,就利用自己的聲樂專長,來到龍海市薌劇團等專業劇團教演員試唱、認譜,只為了讓這些老師能到學校給孩子們上劇目課。他走訪了龍海市薌劇團、漳州市薌劇團、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為孩子們“求”得老師。被陳偉順的熱情打動,王志斌、莊必芳、莊海蓉、蘇燕蓉、黃小英、陳麗娟等歌仔戲名家都成為授課老師。

一學期下來,二年級所有學生都會唱歌仔戲,《昭君出塞》《挑花刺繡》《穆桂英》《王寶釧》《游春》等8個曲牌紛紛成形。他還讓孩子們學唱經典曲牌接受美德教育,如講鄰里和諧的《三家福》等。歌仔戲校本課程第一個學期結束時,學生們不僅舉辦專場演出,500名學生還合唱“七字調”歌仔戲,到場的歌仔戲名家都贊不絕口。

“我的努力終于讓閩南戲曲在校園里扎下了根,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戲曲的種子。”陳偉順說,孩子的成長帶給他的快樂跟成就感,是所有金錢都買不來的。他說,現在走在校園里,經常能聽到學生哼唱戲曲課教授的曲牌旋律,學生遇到他,第一件事不是向他問好,而是問他“什么時候還上戲曲課啊”,“那一刻,再苦再累都值了”。

如今,戲曲課不僅成了北師大海滄附校的精品課程,陳偉順帶領的藍海豚歌仔戲社團也成了學校里首屈一指的“精致社團”。在藍海豚歌仔戲社團——歌仔戲精選曲牌音樂會上,孩子們的傾情演繹得到了龍海市薌劇團、漳州市薌劇團團長的高度認可,他們紛紛點贊:“孩子們太棒,藝校的孩子都不一定能有這種水平。”陳偉順也將孩子們的演繹拍攝剪輯成片投稿給廈門衛視,孩子們演繹的戲曲就上了40多次“看戲”節目。除了參與央視戲曲頻道原創少兒戲曲節目《寶貝亮相吧》的錄制,陳偉順6月還將帶著孩子在廈門校園展開巡演……

在陳偉順的感染下,許多學生家長的熱情也被帶動了。學生李雨焮的家長李惠卿說,一開始,女兒加入歌仔戲社團,她雖支持卻也擔心影響到孩子的功課,但沒想到,孩子自己每天在戲曲排練前就主動先把作業做好,效率更高。而家人也在孩子的帶動下,開始關注起平時很少關注的歌仔戲,“原來歌仔戲也是很美的”。

“偉順老師將興趣、特長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打造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課程與教學,正是我們北附校所倡導的,學校將盡最大可能給予支持。”北師大海滄附校校長蔡穩良表示,北附校歷來將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當成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未來將進一步完善戲曲課程,并逐步滲透到各個年級,把閩南文化教育融合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值得一提的是,海滄區政協、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也注意到了陳偉順帶領的藍海豚歌仔戲社團,上個月還專門到學校調研。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還擬在藍海豚歌仔戲社團的基礎上,成立一個以戲迷為主的歌仔戲傳習中心。

“歌仔戲不會因為你不去傳承就走下坡路,但是你得把眼光放遠些,一年培養500個學生,十年就有5000個學生,20年就有1萬個學生。他們和你一起傳承歌仔戲,歌仔戲就不怕沒觀眾,不怕沒有接班人。”爺爺的教誨聲聲在耳,帶著爺爺的期盼,陳偉順正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傳統戲曲。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