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洋經濟成樣板 為推進“十三五”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市建設,廈門出臺了《廈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管理辦法》,實質性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建設,共立項18個,總投資9.22億元。截至今年5月,廈門完成投資4.08億元,完成投資比為99.35%。 另外,去年5月,廈門啟動了全市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工作。在海洋經濟項目實施、發揮海洋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等方面,廈門的工作也卓有成效,成為“十三五”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市建設的全國樣板。 2017年,廈門保持海洋經濟穩步發展態勢,全市海洋經濟預計實現總產值22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7%,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15.1%。 保護白海豚立標桿 多年來,廈門一直高度重視白海豚保護工作,被評價為“將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做了很好的融合”。 和國內其他海濱城市相比,雖然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不是最多的,但中華白海豚保護及保護區管理經驗卻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全國的示范和標桿。 去年年底,《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啟動會及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儀式在廈門舉辦。在此之前,廈門牽頭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 今年5月8日,首屆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也將主會場放在了廈門。當天,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被授予實施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組織協助巡護示范單位”的稱號。 這也是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首次授予地方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部門此項稱號。 治理海洋垃圾有創新 近年來,廈門始終貫徹“陸海統籌”理念,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海陸聯動、河海共治”。尤其是在治理海洋垃圾方面,廈門通過建立制度、完善機制、推動工作,并取得積極成效,形成了“廈門模式”。 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面對全國海洋系統同仁,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王春生全面介紹了海洋垃圾治理的“廈門模式”。 為了推動海洋垃圾治理工作,廈門不斷突破過去,進行了多項機制體制創新。在努力完善本地治理體系的同時,跳出廈門,著眼于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推出了多項領先全國甚至世界的有力舉措。 治理海洋垃圾的“廈門模式”仍在不斷地完善發展,不僅為改善廈門灣海洋環境,未來還將為全國和國際上同類型海濱城市的海洋垃圾治理提供借鑒。 |
相關閱讀:
- [ 05-20]“紅土地”連著“藍海洋” 龍廈兩地作家在廈交流
- [ 05-08]去年同比增長10% 廈門海洋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
- [ 05-02]海洋生態守護志愿服務隊
- [ 05-02]推行“組合拳”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廈門海域昨日起休漁
- [ 05-02]2018“愛海洋 愛廈門”攝影、征文活動啟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