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智庫論壇聚焦鄉村振興 福建農信擔當金融“主力軍”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巡視員許正斌作主題演講
東南網6月7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夏菁)6月7日,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鄉村振興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議題成為兩岸專家學者的聚焦點。
會上,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巡視員許正斌,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雷立芬,中國人民大學農村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馬九杰分別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許正斌提到,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在這五個方面,都具有深化兩岸合作的良好機遇和巨大潛力。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可以到大陸投資興業,吸納鄉村勞動力就業,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
許正斌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通的一家人,鄉愁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情感記憶。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化,從耕讀傳家到鄰里守望、誠信重禮,都是中華文明的鮮明標簽。“讓我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凝聚兩岸同胞的力量和智慧,持續擴大各領域交流合作,加快推進兩岸鄉村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雷立芬則對臺灣農業金融現狀及兩岸農業合作初探方面進行了闡述。她提到,臺灣農(漁)會信用部取之于農村,用之于農業發展的經驗,協助農村地區之農業發展。以政策性農貸配合農業政策推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馬九杰提出,要通過投融資渠道與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投入。要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將普惠金融重點放在鄉村。在他看來,金融普惠是保障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鄉村振興的重要指標。
事實上,鄉村振興,金融活水是血脈。福建農信這支“地方軍”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精準發揮了“金融活水”的作用。
去年11月,福建農信在金融機構中率先出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將投放涉農貸款1萬億元,通過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著力打通“錢”的要素瓶頸,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內生動力。
截至4月末,福建農信以占全省13.49%的存款發放了全省近20%的涉農貸款、50%的農戶貸款、20%以上的小微企業貸款、40%的涉林貸款和80%以上的扶貧小額貸款。涉農貸款總量、農戶貸款總量、涉農貸款占比三項指標均為全省第一。
福建農信長期扎根鄉村、深耕縣域、服務社區,營業網點遍布城鄉,電子銀行上山入島,便民服務進村入戶,支農支小力度最大、根基最厚,全面履行了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充分發揮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軍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金融的強勁力量。
今后五年,全省農信系統計劃累計投放涉農貸款1萬億元,為800萬鄉村客戶建立金融檔案,發展手機銀行客戶超千萬,創建信用鄉鎮300個、信用村5000個、評定信用農戶150萬戶,繼續減免超百項服務費用,讓利于民15億元。
福建農信也將發展普惠金融,主動扛起責任擔當,大力實施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福建農信普惠金融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重點推進智慧、綠色、信用、陽光、便捷、民生六大普惠行動。
另外,持續推進支農支小“十百千萬”工程、金融扶貧“1550”工程、綠色金融“1357”工程和助力民生“863”工程等重大項目的落地工作,福建農信將著力打造“機構網點鄉鄉通、基礎金融村村通、電子銀行戶戶通”的農村金融“三通”工程,做實“最后一公里”農村金融服務,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此次會上,與會嘉賓還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題各抒己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出謀劃策,暢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新思路。
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兩岸專家學者聚焦“鄉村振興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