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梁靜)生于世紀之交的“千禧龍娃”,昨天正式成批量走上高考舞臺。 他們在高考第一科語文考試中遇到的作文,是專為“世紀寶寶”量身定制,且緊扣“中國夢”特點的題目。需要他們在18歲成人之際,在高考考場上,完成一次神圣的跨時空“對話”——以“世紀寶寶”的身份,寫封信給2035年18歲的人。 今年福建考生用的依然是全國I卷。今年的材料作文命題有何特點?考生該怎么寫才能得高分?一起來聽聽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三位名師的專業分析吧! 時代敘事與自我表達 文繼炬廈門一中語文高級教師 全國I卷作文題選擇“材料+引導語+任務指令”的形式,從命題的價值取向上看,將人的存在與發展置放在國家、民族與時代發展的宏大背景之上,要求考生思考個人與時代、個人與國家、個人與民族之間的關聯,既有歷史的回顧,也有現實的觀照,又指向未來,其視野的宏闊與格局的廣大延續了全國卷一貫的命題思路,有利于考生自由表達,暢所欲言。 材料聚焦考生最亮眼的身份標簽——與新世紀同步,在新時代成人的“千禧寶寶”,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截取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大歷史時刻,涉及國家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和民族復興的夢想,以及災難之中所表現出的民族品格,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與歷史感,要求考生能從中捕捉、提煉、概括、理解中國當下的現實,結合自身實際思考青年人如何投身于新時代,做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思考者,表現個人與時代、國家和民族休戚與共的關系。這樣的命題并沒有超出平時的訓練和指導,相信考生能從容應對。 但是,材料看似貼近一代人的成長敘事,卻多從大處落筆,且價值觀單一,這種暗示與引導很容易使寫作凌空蹈虛,面目雷同。所以在試題的價值引領之下,適度移情與聯想,以體現語文性,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里,引導語的作用不可忽視,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是告訴考生要多從自我或家庭的角度去感應時代,從代際差別的角度去思考時代,以體現歷史意識。 比如,立足于自我與時代、個人與國家,談科技創新的時代青年人應有怎樣的歷史使命與擔當,應以怎樣的姿態匯入民族夢想的洪流以實現生命價值;再比如,通過回顧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重大災難性事件——汶川地震,來感受和思考民族精神與性格的堅韌頑強,思考自我生命建構中如何應對磨難,發現卑微之中的堅韌與光芒;又比如,通過敘述鄉村建設、精準扶貧國策對生活的影響,呈現父輩與自我的“際遇”,以感受時代變化的脈搏,表達自己投身于未來鄉村建設的美好構想……總之,將時代敘事與自我表達結合,體現世紀青年的特殊身份與心靈訴求,在宏大題目之下,依然可以找到自由發揮的縫隙。 當然,這道題目還有一個限制,即留待2035年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這需要合理聯想和想象,以體現“讀者意識”:作為寫作者,現在的“我”與未來的“我”的關系,“我”與出生于新時代、又在新時代成人的新一代“18歲”又是什么關系,應該以什么話題進行交流,如何交流……這些問題需要想清楚方能妥帖接地。 |
相關閱讀:
- [ 06-08]高考這方風景:“高考紅”和“旗開得勝”
- [ 06-08]高考風景:家長特意調休穿上紅衣為孩子加油
- [ 06-08]一女生高考因遲到未拿到準考證哭泣 工作人員施以援手
- [ 06-07]高考期間或有雨 廈門考生不妨多帶一套衣服
- [ 06-07]廈門1.5萬考生今天高考 可能有雨請盡早出發并帶上雨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