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文常海軍/圖)日前,京東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公開表示,年底前,每天要新開1000家京東便利店。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讓原本就飽受關注的便利店市場,又新增了幾分熱度。
事實上,最近一年來,順豐、京東、蘇寧、永輝等“大鱷”紛紛挺進便利店市場,深耕社區商機的同時,也給原本就競爭激烈的便利店市場帶來陣陣寒意——比如本地便利店連鎖,只能專注“攻心”,想方設法為鄰里提供貼心服務;比如消費者最熟悉的單體夫妻店、食雜店,漸漸被逼入死角。
驚奇發現
小區冒出很多新店面
家住蓮前西路的鐘先生,最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小區的沿街店鋪中,多了很多便利店,而且有些還來頭不小呢。“以前買東西就是在樓下食雜店,最近附近又開了一家順豐優選,不僅可以收寄快遞,還可以買到很多進口食品。”鐘先生說,相比較食雜店,順豐優選背后是順豐速運這樣的“大集團”,店內更衛生、更整齊,也更加吸引他。
導報記者發現,延續了一貫的低調作風,順豐速運的便利店品牌已悄然入廈,一改順豐速運的黑白基調,順豐優選選擇綠色店招,店內商品幾乎都是原產地采購,以進口生鮮產品為主,配上順豐專業的冷鏈存儲運輸,來勢洶洶。
對于順豐優選的大兵壓境,江西人老羅感受很明顯,幾年前他在東浦路開了一個食雜店,別看店鋪不大才50多平米,但曾經養活了一大家子人,“前幾年食雜店生意很好,每天流水七八百,好的時候能過千,可是現在幾天加起來都過不了千元,每天的客流量更是少得可憐”。
如今,雖然順豐優選相關人員表示不便接受采訪,但網絡搜索顯示,廈門島內外的順豐優選店已有17家之多,相比之下,老羅食雜店的店租還在繼續上漲,客流沒什么起色,他正在計劃關店干點別的。
大兵壓境
各路“大鱷”盯上便利店
事實上,有資本市場撐腰的順豐,不僅看上了不起眼的社區便利店,還正以“快遞+便利店”的加盟模式在全國跑馬圈地,從2016年將所有線下店統一更名為“順豐優選”后,計劃未來一年要達到4500家線下店,2-3年內建立上萬家線下店。
如今,盯上便利店的“大鱷”,并非只有順豐一個。
2015年11月,永輝的首家會員店在上海開業,面積為200多平米,拉開了永輝搶灘便利店市場的序幕,去年9月,永輝生活-廈門24小時首店在長青路新鮮開業。目前,永輝生活的足跡已觸及上海、北京、福州、重慶等多個城市,以滿18元即可包郵、最快30分鐘送達的“新零售”概念俘獲了不少粉絲。
還有京東。日前,京東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公開表示,京東便利店今年的目標是在年底前每天新開1000家,均是加盟模式。目前,每天能收到50000個開店申請。
一天要開1000家店,一句話在業內激起千層浪,也給原本就飽受關注的便利店市場,又新增了幾分熱度。這不,另一零售巨頭蘇寧就發話了。
據悉,在便利店之爭中,蘇寧小店選擇了另一套打法,選擇和萬達、恒大、碧桂園等物業合作,降低食品、日雜類商品的占比,提高日配類和生鮮類的商品占比,同時提供快遞代收、家庭日常維修等增值服務。
對于蘇寧小店,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曾透露,蘇寧未來三年要新開1.5萬家線下門店,今年新開5000家線下門店,就包括了1500家蘇寧小店,蘇寧小店將保持每個月新增50-200家的開業速度。
如何接招?
本地連鎖品牌使出“攻心計”
便利店,布局為先,經營為王。資本“大鱷”動輒布局過千門店,對廈門本地連鎖便利店來說,這樣的擴張速度可謂自帶火藥味。
必須尋找出路。廈門連鎖便利店選擇“攻心計”。
見福便利店目前是廈門體量最大的便利店品牌,董事長張利說,商業經營的本質是人心,能抓住客戶的心,就離成功不遠了。
為此,早在2年前,見福便利店做了門店WiFi的開放,去年開始推出了便利店中廁所的逐步開放,而今年年底前,見福便利店又將在廈門地區開放100家廁所,周邊鄰居或過往客人都能在便利店內解決“如廁”問題。
與此同時,見福還做了兩個動作:靠近資本,紅杉資本已經注資見福便利店,占股20%,且給見福便利店做出了大約12億元的估值;擁抱新零售,“牽手”微軟,在150家門店中安裝設備,引入CRM人臉識別認知。
見福選擇“攻心”,起源于購物商場的天虹,也在服務上做起了文章。據天虹內部人員介紹,天虹微喔專門針對社區客群的個性化需求,與各類優質供應商合作、提供多面服務,比如鮮花預訂、蛋糕預訂、照片沖印,比如皮具護理、干洗衣物,甚至是家政服務、家電清洗、自考等。
日子難過
單體食雜店只好“不務正業”
資本大鱷、零售巨頭紛紛入場,連鎖便利店暫時還可對抗,但傳統夫妻店、食雜店卻沒法那么悠然。
陳女士在蓮前西路上有個店面,將近200平米,主營各種食雜和日用百貨,她也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附過又開了好幾家便利店,來她店里光顧的客人少了,消費者買日雜的頻率低了。現在,她的店已經縮小到不到100平米,旁邊的一間租給別人開茶葉店。
80后白領蔡晶晶,就住在陳女士食雜店的旁邊,在她看來,開在社區家門口的大牌便利店相比單體食雜店更有檔次,售賣的鮮食可以滿足早晨出門的早餐、下班回來順手補充的晚餐和生活必需品,菜場到餐桌的距離變得一步之遙,她自然更愿意去那里購物。
或許正是蔡晶晶這樣的顧客,讓陳女士的食雜店失去了往日光彩,陳女士說,大牌便利店更舍得裝修,又有大量資金可以布局生鮮,食雜店確實沒法和它們比。為了增加收入,去年她和好幾個快遞合作,將便利店改成快遞寄放點,一個包裹1塊錢左右,有時候比賣東西賺得好。
和陳女士一樣,老羅也將便利店門頭的一塊區域轉租給裁縫,一臺縫紉機就可以幫客人改衣服,當“二房東”的收入,成了他食雜店的主要收入。不僅如此,自從知道了京東招收傳統的夫妻店,將掛上統一的京東便利店品牌后,他已經通過網絡報名,想通過被招編,提振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