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蔡櫻柳通訊員王宇征)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這一天,是屬于全世界無償獻血者的節日。他們獻出自己的血液,幫助急需的人,為身患重癥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6月9日下午,廈門市以“為他人著想,捐獻熱血,分享生命”為主題,舉辦“世界獻血者日”感恩活動。此次活動由廈門市衛生計生委、廈門市紅十字會指導,廈門市中心血站主辦。
活動現場,主辦方對去年一年為廈門無償獻血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愛心單位、個人進行了表彰,頒發了2017年度廈門十大獻血品牌優秀組織獎、2017年度機采血小板杰出貢獻獎、2017年度稀有血型“廈門會晤醫療保障”特殊貢獻獎、2017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突出貢獻獎等。
據統計,去年,廈門有33410人次的無償獻血者和246個愛心單位的兩萬多名員工,參與捐獻全血及機采血小板。全年總獻血量近17噸,較2016年度比增13.3%。其中,機采血小板捐獻量比增17%。
市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巫斌表示,隨著廈門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醫院陸續開業,周邊城市的很多患者來到廈門求醫,廈門的臨床用血需求也相應增加;疾病的多樣化,需要輸血救治和補充血小板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希望能通過多部門協作,呼吁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到無償獻血中。
當日,受到活動現場愛心氛圍的感染,前來獻血的愛心市民絡繹不絕,獻血車周圍人頭攢動。
【鏈接】
她平均每月獻血小板一次
身材嬌小的王巧榮,是一名熱心的志愿者。只要得閑,廈門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的活動,她必到。從第一次接觸捐獻機采血小板至今只過了一年,王巧榮幾乎以每月1次的頻率,共捐獻機采血小板11次。
一次王巧榮外出,被志愿精神感染,成為了一名志愿者。她說,這樣能多幫一些人。
2000年的第一次獻血,實屬臨時起意。“當時看報紙介紹無償獻血,覺得獻血也不錯。就和閨蜜商量著,一起到廈門市中心血站獻血。”王巧榮說。她身形嬌小,一聽說獻血有體重最低門檻,十分擔心。“剛好過了90斤,可以獻血。”得知體重達標,王巧榮心情激動。“獻血還讓我知道了自己的血型。幾天后收到通知,血液達標了,可把我樂壞了。”當年還沒有手機短信通知。
去年5月,王巧榮第一次接觸捐獻機采血小板,竟因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她打趣說,從那以后自己“成了血站的一個笑話”。每回捐血,她都會因為興奮而導致血壓升高,醫護人員一見到王巧榮就形成“條件反射”:“不用量都知道你的血壓又高了。”
平復激動的心情,要花大半個小時;加上王巧榮血小板偏少,每次機采都耗費一個多小時,還只能獻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王巧榮有些無奈:“我也想多獻點,于是想辦法讓自己的血小板漲高點。”聽說吃堅果管用,王巧榮讓家人郵寄紅皮花生來,飯后當零食吃,雖然這樣,血小板也沒見漲。
王巧榮不滿足于只在周末做志愿,還在“志愿廈門”APP上,“遇見”了廈門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為王巧榮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動力。
因為加入的志愿者團隊不止一個,她結識了其他志愿者隊伍里的朋友。幫助別人時,王巧榮覺得,內心變得豐滿、快樂。
王巧榮說:“不少朋友因為我,了解了無償獻血,我也陪著他們一起來獻血,有的人因此也加入了廈門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呢。”
他樂當獻血“推廣者”
林錦疆有個小目標,就是將志愿服務做得深入人心,讓無償獻血知識能夠得到普及。
生活中,林錦疆是一名小學教師;每到周末,他就是廈門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在街頭宣講無償獻血相關知識。
林錦疆無償獻血緣于20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沒多久的他,在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中“落選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午喝了酒的緣故。”提起那次,林錦疆很感慨。
2010年,林錦疆看到關于無償獻血的報道后,便動身前往廈門市中心血站,順利地獻出了200毫升全血。第一次獻血,林錦疆被醫生夸贊“血管條件很好”,他還了解了捐獻血小板的知識。
“血小板的作用很大,而且捐獻間隔時長比全血短,每隔半個月就能獻一次。”林錦疆希望能幫到急需的人。只要條件允許,林錦疆就會到血站獻全血或機采血小板。
過去8年里,林錦疆在廈門獻全血4次、機采血小板37次。有幾次,他趁著到外地出差的閑暇時間,特意找到當地的中心血站,捐獻機采血小板。
林錦疆是一個喜歡分享的人———他常常把自己參加無償獻血志愿活動的照片掛在朋友圈里,號召更多人參與獻血。這也是他科普無償獻血知識的重要渠道,還因此幫助志愿者隊伍納新。
女兒同學的父親、身邊的同事,通過微信朋友圈了解了無償獻血,也在林錦疆的感召下,加入了志愿者隊伍,成為無償獻血“專業戶”。
林錦疆把做志愿活動當成自己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他說:“我是人民教師,除了教書育人,傳播科學知識、引導眾人參與愛心工程,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