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維系兩岸精神紐帶 本屆海峽論壇首開先河,專門增設文化交流版塊。 無論是“海論十年、精彩無限兩岸故事匯”“海峽兩岸書院論壇”,還是“中華文化發展論壇”“兩岸宮廟續緣交流會”和“媽祖文化活動周”等論壇配套活動,均突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和價值引導,并以弘揚民俗節慶、書院文化等活動的形式,增進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近200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以“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為主題展開思想碰撞。學者們的發言普遍從青年群體在中華文化發展的責任使命出發,站在兩岸文化交流融合傳承的歷史高度,探討研究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基本理論和現實問題。 臺灣旺旺中時副總裁王綽中說:“兩岸同文同種,不管是語言、文化,還是經貿、生活,都有共通之處。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未來兩岸青年不僅要有傳承的思路,更要有開創的雄心。” 林智遠的《石頭會唱歌》、張德忠的《惟有親身走過您才會珍惜》、張欣頤的《讓鄉村創業的種子從海峽論壇發酵》……在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上,10位來自海峽兩岸的講述者,用切身經歷講述自己與海峽論壇息息相關的感人故事,激起兩岸民眾共鳴。 在兩岸關系發展新形勢下,論壇上各種感動故事和融洽交流的背后,是攜手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共同愿望。 落實同等待遇,福建先行先試 為落實國臺辦等部門出臺的《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我省在海峽論壇期間發布進一步促進閩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66條措施,在兩岸間引起熱烈反響。 66條惠及臺胞的具體措施,涵蓋閩臺經貿合作、支持臺胞在閩實習就業創業、深化閩臺文化交流、方便臺胞在閩安居樂業等四個方面。從內容上看,覆蓋面更廣,既包括臺企在行業準入、金融服務、資金支持、通關便利等方面的各項優惠政策,也涉及臺胞在閩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這是福建送給臺灣同胞的又一個大禮包,海峽論壇不僅讓兩岸同胞坐下來暢敘鄉情,更帶來實實在在的成果,一大波利好政策更堅定我們在大陸發展的信心。”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說。 這幾日,臺灣石雕大師廖德良領取“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成為首位獲評我省非遺傳承人的臺灣同胞;在臺灣人才就業創業暨實習見習廈門對接會上,首次推出面向臺生的專項暑期實習計劃;62對閩臺特色鄉鎮“雙新雙創”項目成功結對子,助力我省美麗鄉村建設…… 這些都是我省落實臺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政策的先行先試舉措。本屆海峽論壇把推動“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各活動主承辦單位分別在族譜對接、社區共建、鄉鎮對接、科技交流、人才引進、項目投資等行業領域,達成對口簽約合作協議,促進論壇各項交流活動向合作成果轉化,讓臺灣民眾有更強獲得感。 |
相關閱讀:
- [ 06-12]第十屆海峽金融論壇·多層次資本市場專業論壇在廈舉辦
- [ 06-11]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人才交流對接活動在廈舉行
- [ 06-11]海峽金融論壇在廈舉行 兩岸專家研討“金融科技”
- [ 06-11]海峽科技專家論壇昨日下午在廈開幕 兩岸專家聚廈研討
- [ 06-11]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開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