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 沙坡尾吃堡 古早味 一碗石花膏勾起回憶 “媽媽做的飯最好吃” “最能體現一個城市飲食文化特點的,就是當地的小吃。”作為美食家,柯俊年對地方小吃有著特別的理解。昨天下午,兩位美食家走進了沙坡尾吃堡。在這個集合了包括廈漳泉在內的整個閩南地區特色小吃的地方,兩位美食家連聲說好,他們說,在這里“吃出了一種情懷,一種家的感覺”。 與之前在商場里的品鑒不一樣,兩位美食家在這里品嘗時,都是一小口或者一小碗地吃。柯俊年跟紀曉華開玩笑地說:“用小碗吃比較好,一會兒到三樓還要吃呢,得留點肚子。”從湯包里蔬菜的鮮甜,到貓仔粥油蔥和胡椒粉的絕配,再到四通枸杞湯的清甘,柯俊年和紀曉華一邊品嘗一邊夸贊這些最廈門的“古早味”,他們還把各種小吃的做法和特色進行了細致的點評。 在四樓,紀曉華對著一碗石花膏感嘆了起來。他說,這碗石花膏勾起了他的回憶,在香港也有類似的做法。“當年在香港也能經常吃這個,不過叫法不一樣。由于經營的原因,這么古早味的石花膏,在香港已經很難吃到了。”聽到紀曉華這么說,柯俊年也表示,他的祖輩中有很多親戚都是廈門或者泉州人,這些特色的地方小吃讓他有了“回家”的感覺。 “吃了那么多家米其林,我還是喜歡沙茶面。全世界最厲害的廚師叫媽媽,媽媽做的飯最好吃。”柯俊年說。 延伸閱讀 一幢樓“收齊” 閩南特色小吃 沙坡尾吃堡位于一幢十層樓高的舊廠房內,裝修帶著懷舊的風格。在這棟舊廠房門口,兩位美食家被墻上的一幅地圖吸引了,他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究竟是哪里的地圖,最后詢問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廈漳泉三個市的地圖整體形狀。在這幢樓里,廈漳泉最知名的本地小吃都可以品嘗到。 走進吃堡的大門,耳畔傳來熟悉的閩南歌旋律,大廳中央有一圈正方形的售賣窗口,十余個特色小吃商戶就在這個圈子中間,窗口上方掛著大幅的特色小吃圖片,僅看圖片就能勾起人們的食欲。大廳內的桌椅是復古的木質方桌和長條木凳,很有年代感。 兩位美食家和參與活動的市民,在工作人員的介紹和帶領下,一路品嘗。沙坡尾吃堡負責人葉坤棋說,吃堡目前開放經營的有五層,總共有41家商戶,其中有11個“中華老字號”名小吃。 市民陳先生之前來過吃堡幾次,也沒能將這里的小吃都吃遍。他說,其實這里挺適合接待來自外地的朋友。他說:“這里的小吃很全,一幢樓就能把廈漳泉有名的小吃全‘收集’起來了,想吃啥就吃啥,還不用到處跑。” |
相關閱讀:
- [ 06-11]浙江富陽:美麗古鎮舉辦美食音樂節
- [ 05-22]廈門市湖邊社區開展美食分享會暨志愿者表彰大會
- [ 05-11]翔安新圩創業青年探索特色美食與鄉村旅游相結合之路
- [ 04-24]華大華文學院舉辦東南亞國家潑水美食節
- [ 04-09]2盤鹵味1845七小袋水果1500 臺灣美食坑你沒商量?
- [ 03-21]美食+荒誕喜劇 北影節這部大師之作不容錯過
- [ 03-08]2018廈門首屆櫻花文化節開幕 美食相伴精彩演出免費看
- [ 03-08]廈門女性愛美食更懂消費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