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間小書屋,溫暖一座島
東南網6月20日(福建日報記者 程枝文 通訊員 林瑞聲 余慶東 黃培真)廈門翔安區有一座大嶝島,島上交通不便,又沒有開放型圖書館。基層公共文化需求怎么滿足?
4位大嶝青年出錢出力,發起建圖書館的倡議,得到了全國多地的響應。如今,小島上的這間取名為“鄰里書屋”的公益圖書館,藏書已破萬冊,面積從最初的15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40多平方米。它猶如星星之火,點燃了孩子們的閱讀熱情,也溫暖著整座島。
鄰里書屋,飄滿書香
大嶝島四面環海,與外界交流不便。如今,曾經閉塞的小島,已被國家規劃為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正馬不停蹄地建造廈門新機場。包括施工人員在內的外來人口蜂擁而至,使得大嶝島人口開始激增。然而,島上至今還沒有24小時自助圖書館或開放型圖書館,孩子們借書至少要坐30分鐘的公交到翔安區圖書館。
近日下午,記者來到翔安區大嶝街道北門社區,在環嶝東路與坑尾路交叉路口附近,找到了這間充滿書香氣的“鄰里書屋”。場地由發起人蔡龍吟義務提供,書屋門上的一行字引人注目:“建一間圖書館,溫暖一座小島。”盡管面積僅有40多平方米,內部裝飾也簡單樸素,卻頗受當地村民歡迎,屋里除了認真閱讀的小朋友,還有不時前來借閱圖書的小讀者。
“我的父母都是來這里務工的,每天半夜起來做饅頭、包子。父母擔心我和弟弟的安全,讓我們姐弟倆跟在身邊,我們平時只能坐在馬路邊的凳子上完成作業。”一名正在書屋閱讀、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告訴記者,“現在可好了,父母忙的時候,我就帶著弟弟來這里看書、寫作業,父母放心,我們也開心。”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每當夜幕降臨,附近的孩子,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可以背著課本和作業本趕來,他們在書屋里寫作業、溫習功課、相互交流,一旁還有志愿者教師耐心地輔導。這間小小的書屋,飄滿了書香和童趣。
發起倡議,愛心匯聚
1989年出生的蔡龍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大嶝島人,在翔安區新店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鄰里書屋”就是他和另外3位發起人自掏腰包和募集資金而精心打造的。他們四人來自不同行業,利用下班時間、周末節假日,用時3個月才完成。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縮在巷子口的凳子上寫作業的場景嗎?我想在村里弄一間公益書屋,有沒有興趣加入?”去年5月,蔡龍吟給發小蔡美珍以及另外兩位初中同學撥去電話。原來,每天往返單位和家里的蔡龍吟,經常看到馬路邊以高凳為桌、矮凳為椅,就著昏暗的燈光寫作業的孩子。類似的際遇,使幾個人一拍即合,成為最初的發起人。為了給周邊讀書的孩子提供一個免費寫作業的地方,蔡龍吟還說服了父母騰出自家新建樓房二樓的一個15平方米的房間,買來四張長方桌,可供12個孩子同時做作業。
最初的夢想實現了,但蔡龍吟看到一些孩子課后缺少輔導,于是他們每天下班后就輪流免費幫孩子輔導功課。又想到島上的孩子到最近的區圖書館借書不便,便又自掏腰包買了些書。再后來,他們在微信朋友圈發起《建一間圖書館,溫暖一座海島》的倡議,沒想到一下子得到社會各界的響應,大家踴躍捐錢捐書捐物。
經過幾個月的運行,“鄰里書屋”的藏書就達萬冊。“一花一葉一菩提,一磚一瓦一座島,小島的未來需要更多有文化的年輕人。建一座公益圖書館,哪怕只能幫助一個孩子,這一切便都值得。”蔡龍吟說。
傳遞善意,政府助力
去年8月,石獅市一家圖書城關門,表示愿意將所有圖書捐贈出來。“當天早上8點,我就驅車趕往石獅,直到次日凌晨兩點多才回來,一口氣載回了近千冊書籍,那股高興勁就別提了。”提及此事,蔡龍吟仍興奮不已,又勸說父母騰出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房間作為新書屋,進行了簡單裝修。
而今,書屋內環境溫馨舒適,書架上的書按類別整齊擺放。“我們的倡議發出后影響很大,全國近十個省市的志愿者表達了捐書意愿,其中有高校教授、政府公務員,也有經商的生意人,還有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蔡美珍說,如今書屋里的書大部分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贈的。
據統計,“鄰里書屋”共接受了3萬多冊贈書,他們經過篩選,保留了1萬冊左右,其余的又捐給了其他地方,比如四川涼山的一所小學、江西贛州的一個社區書院等。
善舉引起了政府的關注。翔安區圖書館予以大力支持,雙方簽署共建協議,讓“鄰里書屋”成為翔安區圖書館基層服務點之一。現在的小書屋已頗具規模,不僅有孩子做作業、溫習功課的空間,書籍種類也多了起來,有小說、教材、傳記、歷史等,還訂閱了不少雜志。
更重要的是,小書屋的活動也日漸豐富。波蘭外教Peter為孩子們講課、翔安區氣象所組織氣象科普小制作活動、開展親子國學課程、不定期舉辦周末觀影……“鄰里書屋”的宣傳欄上記錄的點滴,溫暖著這座島上每個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