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鮮果、香茗,焚祝誦文,頌典祀宴禮極具儀式感。 (施辰靜 攝) 活動豐富——“成功情緣”牽引兩岸 揮毫潑墨共同完成“百米長卷頌成功”書法作品、閩臺民間藝術輪番精彩上演、兩岸青少年同臺講古……本屆鄭成功文化節的又一大重頭戲,就是兩岸青少年的文化傳承與融合。 昨日下午3點,在鷺江道的新領薈廣場,“百米長卷頌成功”書法作品以紀念鄭成功詩詞為題材,長度達到百米。廈門和臺灣各有3位小書法家每人一字,共同完成最后一幅書法作品“共走成功之路”,加深兩岸共同傳承的民族文化記憶以及對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的深厚情緣。 有靜亦有動。在兩岸藝陣斗陣行展演上,市民們欣賞到一場視覺盛宴,家將、電音三太子、宋江陣等多個閩臺民間藝術表演,其中,宋江陣被譽為閩南文化的“國寶級”民俗藝術形式,又是閩臺文化同根同源的歷史見證之一。 想聽廈門和臺灣的講古少兒用閩南話講鄭成功的英雄事跡嗎?“尋根·追憶”兩岸少年講古展演也在現場開講了。來自廈門和臺灣的講古少兒,用一口地道的閩南話,講起了鄭成功的英雄事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眾人聽得如癡如醉。 在欣賞兩岸青少年攜手帶來的文化盛宴時,你還可以逛一逛臺灣青年文化創意市集。兩岸文創及手藝人、在廈創業臺青、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創業團隊將帶來與有關文化、環保、生活等創意商品,展銷時間從22日下午持續至24日。此外,主辦方還將組織臺灣嘉賓參觀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了解在廈臺灣青年創業情況及了解將在廈惠臺政策和投資創業環境,努力讓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更加頻繁、順暢。 23日當晚,在廈門歌舞劇院,廈門金蓮陞高甲劇團還為兩岸民眾帶來精品《大稻埕》的演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主辦方還安排“聆聽歷史文脈 尋根兩岸印記”活動。思明區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將宣導“開元印記”和“植物園印記”兩條文物尋根路線,組織臺灣來賓走訪鼓浪嶼、植物園、廈門城墻遺址、興泉永道署紀念碑、中山公園紀念碑等地。 主辦方說,一方面,讓與會嘉賓共同感受廈門老城印記,追尋鄭成功文化史跡。另一方面,深化兩岸鄭成功的文化淵源,追憶兩岸同根同源,弘揚鄭成功精神。 交流合作——“成功平臺”大有作為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中華文化是流淌在兩岸人民血液中割不斷的源泉。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為閩臺兩地留下了寶貴的軍事、文化、經濟發展思想和文化遺產,現在兩岸與鄭成功有關的紀念場所和地名有數百處之多,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百花園中富有特色的“海峽文化”。 鄭成功與思明區源遠流長,“思明”是他在大陸操練水師、誓死東征的中心區域。在鄭成功39年的生命旅程中,在思明生活了14年,形成了“鄭成功文化”主要精神內涵,留下了水操臺、演武池、嘉興寨、讀書處、國姓井、延平郡王祠等眾多的歷史遺跡。自思明區舉辦首屆鄭成功文化節以來,不僅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部門和領導的重視,也得到了臺灣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在海峽兩岸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今年,臺灣來賓中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來到廈門,鄭成功文化節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廈門,親身體驗思明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鄭成功文化的歷史淵源。來自臺灣彰化鄭成功廟的信眾鄭憲模是第一次參加文化節盛會,他說:“廈門這里講的是一樣的閩南話,感覺就像回到家了。兩岸都是一家人,還是今天這樣常來常往好。” 臺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宣成說,鄭成功對臺南、廈門都有很深的影響,是兩岸重要的文化資產,臺南市自2009年組團參加鄭成功文化節,到2013年起改為兩岸每年分別輪流舉辦,從來沒有缺席過。因為鄭成功文化節這個平臺,兩岸民眾每年都可以見面相聚,相互交流,這份血緣親情不能忘。 思明區表示,多年來,思明區以鄭成功文化節為紐帶,以民族英雄為聯系,弘揚鄭成功文化精髓,豐富活動內涵,增進了兩岸同胞的骨肉情緣,加深了兩岸文化交流,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已成為思明區對臺交流一張重要的名片。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