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超 圖 據中國社會科學網報道,6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報告使用近40年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增長兩個標桿,非資源城市和近年人口凈流入兩道門檻,從內地28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選出了40年來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福建省廈門市、福州市入選。 這份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報告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16次年度報告,回顧40年中國城市崛起的波瀾壯闊的宏大歷程,解讀40年中國城市崛起的“一二三”成功密碼,論證40年中國城市崛起的五項標志性理論與現實意義,分析中國城市面臨的四項嚴峻挑戰,展望中國城市的美好未來。報告顯示,改革開放創新突出,全球聯系區位條件好,以及國家和區域中心性強的城市在過去40年獲得更好的發展。 通過課題組的長期研究,按照指標最小化原則,報告還構建了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宜居競爭力指數、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對2017年中國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研究。 其中,2017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北京、天津、蘇州、南京、武漢。廈門名列第19,福州名列第34。經濟發展仍然是城市所有發展的基石。與2016年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前5名沒有變化,6位到10位變化明顯。具體來看,北京取代天津,位居第6位,天津則下降一位排在第7位,蘇州上升一位排在第8位,南京則上升三位進入十強。 2017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澳門、成都。該指數排行,廈門同樣名列第19位,福州為第26位。可持續發展決定城市的真正未來。與2016年相比,前7位城市排名未出現明顯變化,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南京的可持續競爭力仍保持在全國前列,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總體來看,大多數城市對提升可持續競爭力的熱情高漲,城市間可持續發展的競爭越發激烈,中西部部分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 2017年宜居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香港、無錫、杭州、廣州、南通、南京、澳門、鎮江、寧波和深圳。廈門緊隨其后,名列第11,福州為第18位。宜居城市是城市人才爭奪的首要砝碼。與2016年相比,杭州、南通、南京和寧波的宜居競爭力有所提升。從區域分布看,長三角地區有六市入選,珠三角地區則有四個城市入圍。總體來看,中國城市間的宜居競爭力水平差異正在隨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空間分化的態勢進一步加劇。 報告從整體上衡量中國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以及有關方面距離理想狀態的差距,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門、有關研究機構、國內外企業、社會公眾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和研究借鑒價值。 |
相關閱讀:
- [ 06-28]城市星火燎原 社科院、經濟日報社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 [ 09-06]社科院教授調研集美區社區衛生服務
- [ 03-29]廈門自貿區獲中國社科院點贊 下個月將滿“周歲”
- [ 11-26]廈門與社科院簽訂合作協議 借智借力加快轉型發展
- [ 05-10]社科院報告評中國宜居城市排名:廈門排第五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