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跨度 學生提前適應社會 “在企業和學校學習是完全不同的狀態,這次實習讓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集美職校2016級工程機械專業的段華星說,實習之前,他完全沒想過工作時的狀態會是怎樣的。 段華星和小伙伴想象中的實習就是打打雜,輕輕松松混過去。然而,當段華星進入企業實習后,才發現“實習是認真的”。 每天早上7點,林德叉車的班車會準時出現在集美職校門口,由學校老師帶隊,經1小時車程到達企業。隨后,林德叉車培訓中心的專業培訓師,對實習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對企業有基本認識。 崗前培訓結束后,根據專業,大家被分到不同車間,而段華星被分到了精整部分。“車間會有老師傅一對一進行指導。”段華星說,雖然工作不難,但剛開始時很不適應,無法跟上工作節奏,融入企業文化氛圍。 其實,對于剛進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實現從學生思維到企業思維的轉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企業和學校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跨度時間。 “從學校到職場,學生要進行思維與行動方式的轉換。在真實工作情境中,不但可以學習崗位工作技能,更可以了解真實產品制造過程以及企業生產組織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工作過程知識。”林德工業技術培訓中心資深培訓師楊錦輝說,在企業中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導入企業精益生產的理念,了解生產組織管理方式,提前認知企業,了解專業就業方向,能夠更好地熟悉和適應自己的職業要求,為以后真正進入企業打下基礎。 “雙軌推進” 共育多能化人才 在職業教育領域,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享有頗高的知名度。以“學生+學徒”的培養方式,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職業教育的歡迎。 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雙元制”是滲透式的培養,即從入學那天,企業就參與進來,學生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企業的員工,一邊在學校學習,一邊在企業學習、實踐。 企業是職業教育重要的辦學主體,培養出來的學生要能被社會所需。集美職校實訓中心的廖婉靈老師表示,德國“雙元制”雖好,但他們也沒有照搬,而是根據學校實際,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及滿足未來企業需求為目的,在“雙元制”的模式之下,進行調整創新。 “企業提早參與到學生的培養模式中,對企業而言更能培養出職業認同感強、工作穩定性好、專業技術過硬的人才。”楊錦輝說,相較于社會招聘,企業參與培養的學生,對企業文化認同度高,他們在日常的實習中,就養成了精益理念,工作效率和協調能力遠遠大于直招工。 廖婉靈表示,學校希望通過“雙元制”的培養模式,培育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多能化人才。 |
相關閱讀:
- [ 07-10]集美中小學生太空絲瓜種植比賽頒獎
- [ 07-10]集美區加大對非遺、文物的保護傳承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 [ 07-10]集美區推出“四個一”模式扎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 [ 07-10]集美小學生柯宏燁玩起來很嗨,靜下來看書時廢寢忘食
- [ 07-10]集美科普公益課走進潯江書院 傳播美育新觀念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