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大眾創業走向專業化 有業內人士在談及內部創業模式時,做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大企業和小團隊繁榮共生,各自發揮長處,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犀牛和蜂鳥的關系。犀牛皮硬如甲,但褶皺處卻飽受吸血昆蟲的困擾;蜂鳥以蟲為食,能幫助犀牛排憂解難。犀牛反過來又能庇護小鳥。 從制造產品到孵化創客,從開放資源到和諧共生,國內企業內部創業模式正在從自由生長走向精耕細作,讓創新更有效帶動創業。 “個人獨立創業的階段如今已經開始轉入企業內部技術創業的時代。”廈門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在大眾創業走向專業化階段時,連接眾多資源的企業在創業方面有著更獨特的優勢。 從國內企業的探索來看,青島家電巨頭海爾早在2012年就提出轉型――由傳統產品制造企業轉向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通過大平臺套小平臺、小平臺生長出“小微”物種的方式,這家集團企業構建出全新的“雙創”生態。 除此之外,大家最熟悉的微信是騰訊內部創業而誕生的產品;不少人使用的支付寶、螞蟻花唄等產品,出自阿里巴巴內部孵化的螞蟻金服公司;今日頭條則利用自身的資金和流量優勢,內部創業孵化出了時下大熱的抖音App。 【建議】 建立機制提供資金和流量支持 員工成為合伙人,有利于激發企業內部的創新活力。因此,不少廈企傾斜資源搭建平臺,大手筆支持內部創業,這種轉型升級已從初步的兼并重組、擴大規模轉向開放創新和內部創業兩大舉措。 對于這股熱潮,業內人士建議管理者和創業者,多思考一下,公司內部有哪些業務可以內部孵化,孵化后能否和本身的業務產生協同,相互促進提升。建立一套內部孵化創業的機制,一旦發現這樣的業務,就提供資金和流量等支持,進行內部孵化創業。不斷重復這個步驟,方可建立起競爭對手難以拷貝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轉型升級時,相比對外并購創業項目,其實內部創業優勢更大。”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企業內部創業能更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內部調動活力改變機制,還能借助總公司的渠道優勢,與科研院所或專家合作獲得研發力量支持。 名詞 內部創業 “內部創業”指的是有創業意向的企業員工,依托企業資源優勢,承擔相關業務內容、工作項目等進行創業并與企業分享成果。 這種員工部分持股的激勵方式不僅可以滿足員工的創業欲望,而且能激發企業內部活力,改善內部分配機制,是一種員工和企業雙贏的管理制度。 “內部雙創小團隊不僅調動員工積極性,更提高大企業的敏銳度和競爭力。這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模式。”2017年7月31日,李克強總理考察中國電信時如是指出。該公司鼓勵16萬余名員工參與內部創業,誕生了2.5萬名“小CEO”。 |
相關閱讀:
- [ 07-07]2018“物聯中國”年度盛典啟幕 廈企物聯新應用齊亮相
- [ 06-26]懂看護會報警 廈企研發的養老機器人預計明年推向市場
- [ 06-19]29家高精尖廈企亮相"6·18" 高質量"廈門造"受熱捧
- [ 06-15]推動人工智能商業化 兩家廈企成績突出
- [ 06-14]廈企匠心助力李云迪廈門巡演 云指肖邦奏響鷺島華章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