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集美菜市場購買食材。通訊員 劉平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宗琴崔易)“1989年1月份,我們作為首批商戶入駐菜市場,至今已經29年了。”王加團回憶起當年的情況,記憶猶新。
多年來,位于石鼓路的集美菜市場作為集美區的老市場,成為周邊居民日常生活品主要供給地之一,見證了集美人民的幸福生活。如今,集美菜市場“年事已高”,即將迎來升級整修,提升市民的消費體驗感。
應群眾所需籌建菜市場
每天早上7點,集美菜市場熱鬧非凡,老顧客在與商家閑聊。王加團的攤位在菜市場二樓,主要銷售雞蛋類商品。菜市場建好后,王加團就在這里扎根,至今已29年。
“這個菜市場,在當年是島外首個封閉菜市場,刮風下雨都不影響生意。”王加團記得,當時一個攤位一個月租金20元,周邊10多公里以內的居民都來這買菜。
的確,在當時集美菜市場是“明星”,更是集美區改革開放中的一個民生項目。“1986年,我來到郊區(現集美區)工作,聽群眾反映這邊占道經營存在安全隱患。”時任集美區委書記鄭德發看了現場,了解情況后才發現,這邊連一個正規的菜市場都沒有,商販集中在岑西路,以路為街。
而當時,集美區城區規劃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鄭德發認為,集美區應該有一個菜市場,結合城區規劃將菜市場納入其中,選址于現在的石鼓路上,方便周邊群眾,同時把菜市場建成一個封閉式的三層菜市場。
這個大膽的想法在當時可謂首創,島內少有三層菜市場,在島外,這更是首個大規模的菜市場。
三層菜市場服務集美人
籌建菜市場,最大的困難就是錢從何來。“我們寫了個報告遞給市政府。”鄭德發說,政府批復40萬作為啟動資金。
有了啟動資金,菜市場可以動工了。可是300萬的項目,只有40萬,還差200多萬如何解決呢?
辦法,辦法,想辦就有法子。關于菜市場用地,鄭德發等人找到了集美街道,提出拿攤位換土地的想法。“拿出12個攤位給出地的農民,讓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進入菜市場做生意,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鄭德發說,同時,他們發出公告,預售菜市場第一層的攤位,提前收回一部分資金,用于交付施工定金。隨后,從銀行貸款中拿到一部分錢。等菜市場建好后,第二層售賣所得款項拿去還銀行貸款。就這樣東拼西湊,島外首個封閉式三層菜市場在克服了一道道難關后,建好了。
1989年1月,集美菜市場正式開門納客了。“我應該是第一個在菜市場開食雜店的人,菜市場建好后,入駐的商戶還不多,不過一年后,這里基本滿了。”商戶李慶年說,29年了,這個菜市場可謂是見證了集美人民的生活變化。
歷經多年,菜市場“老了”。“我們預計今年內整修菜市場,除整體結構不變外,其他方面都將重新規劃。”廈門市市場開發建設服務中心集美站組長陳志平說,現在,人們對消費體驗感要求越來越高,老市場也要跟上時代腳步,改造后的菜市場將更人性化,環境和消費體驗感會更好。
據了解,在菜市場改造期間,現有的集美菜市場商戶將暫時搬遷到岑頭小商品街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