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音樂學校2011級(2)班的孩子們在枋湖客運中心候車大廳演出。
小黃帽志愿者表演《愛暖這座城》。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通訊員左林)“爸,你辛苦了,你在我心里是最棒的!”不久前,在湖南衛(wèi)視一檔綜藝節(jié)目《少年說》中,廈門音樂學校2011級(2)班學生王偲涵對51路公交駕駛員父親王思茂大聲說出心里話,并彈奏了鋼琴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把氣氛推向高潮。
音樂是愛的載體,文明傳播亦是如此,通過音符,文明嵌進人們心里。7月21日,一場音樂會暨“小黃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在枋湖客運中心的候車大廳內(nèi)上演。演出者正是廈門音樂學校2011級(2)班的同學,臺下觀眾有家長、小黃帽志愿者,還有候車的旅客們。
公益演出 旅客站著聽完整場音樂會
“一頂小黃帽,不離不分;為一個諾言,風雨兼程……”伴隨著公交駕駛員、出租車駕駛員的手語表演,一首“小黃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務主題曲《愛暖這座城》拉開了音樂會序幕。
志愿者們和小小音樂家們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正式表演前,孩子們身著特殊“演出服”———義務交警反光背心,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學習義務交警手勢操。
緊接著就是這群小小音樂家的專場演出———鋼琴、小提琴、長笛、竹笛、揚琴、大提琴……一時間,候車廳變成音樂廳,莫什科夫斯基《圓舞曲》、門德爾松《e小調(diào)協(xié)奏曲》等世界名曲輪番上演。雖然沒有優(yōu)質(zhì)音效,沒有精美的舞臺效果,但所有的孩子都全神貫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聲中。
悠揚的樂曲傳出,旅客們聞聲趕來,駐足觀看。市民田先生送朋友乘車,他幾乎站著聽完了2個多小時的音樂會。“本來候車挺無聊的,沒想到有這么一場音樂表演,感到很驚喜。”田先生說。
特別聚會 從世界各地趕來參與演出
雖然有不少演出經(jīng)驗,但對孩子們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在這樣的公眾場合表演。此時的他們不僅僅是小小音樂家,還化身文明使者,用音樂傳播文明。
“暑假到了,我們希望能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這剛好和‘小黃帽’文藝志愿的理念相吻合。”這場音樂會的導演、學生家長,同樣也是廈門公交集團員工的錢建紅告訴記者,孩子們都是2011級學生,小學畢業(yè)后有的直升初中,有的到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深造,有的身在奧地利、廣州,為這場聚會,他們克服困難從各地趕來。
陳予天彈奏的一首莫什科夫斯基《圓舞曲》驚艷四座,他目前已被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錄取。在陳予天看來,這場音樂會讓他和小伙伴們相聚,一起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原本是一次同學聚會,家長們一致認為,既然要聚會就要有意義。”學生家長王惠君說,孩子們圓滿完成了這場演出,志愿者們也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教育課,這些知識將伴隨他們一生。
文藝志愿 音樂為載體傳遞文明交通
曾厝垵露天音樂會、鼓浪嶼歌舞快閃……從“小黃帽”組建至今,文藝一直是這一志愿服務團隊的閃亮標簽。
“這場演出恰好結合了我們‘小黃帽’親子同行和文藝志愿的兩大特色品牌。”廈門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小黃帽”已經(jīng)走進了全市三十多家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文明交通的活動,“剛好這個班級有我們公交駕駛員的子女和集團員工子女,我們就籌劃在長途汽車站開展一場文藝演出。”該負責人表示,希望孩子們用音樂的形式,把文明傳遞給長途汽車站內(nèi)的旅客,再傳遞給他們身邊的人。
讓高雅藝術走進市民生活
浪漫的鋼琴、悠揚的小提琴、低沉的大提琴、清亮的揚琴、雅致的琵琶……在枋湖長途汽車站舉行的一場別具特色的音樂會,引許多旅客駐足,這一刻,古典音樂不再遙遠。
廈門是一座音樂之城,許多聞名中外的音樂大師誕生或成長于廈門,鼓浪嶼傳來的鋼琴聲、廈門愛樂樂團的交響樂演出、臺灣音樂人楊慕在廈門發(fā)起的草地音樂會、廈門多所中學紅遍全國的合唱表演、十二年前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等,都展現(xiàn)出廈門這座城市的音樂魅力。
當然,廈門還有歌仔戲、南音、木偶戲等閩南傳統(tǒng)藝術團體。長途車站的音樂會專區(qū)火了一把,為高雅藝術走進公共空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建議相關部門能統(tǒng)籌公共空間與藝術團體資源,形成一年四季每周或每月的演出計劃,在大型商場、長途客運站、公交站、郵輪碼頭、機場空港、地鐵車站等公共空間,定期舉辦這樣接地氣的音樂會,并提前將演出計劃向社會公布。
高雅藝術不止在殿堂,更根植于每一位普通市民的心里,普世的藝術傳播才是音樂廈門聞名全國甚至世界的真正價值所在。
(市人大代表楊錦強) |